返回

辣味田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六章 除夕的忙和乐(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包括:一只完整的公鸡、一盘肉、糖果饼干、茶酒、鞭炮、冥币等。这种祭祀自家的孩子是要求参加的,特别是男孩。祭祀时要下跪,拜三次,每拜一次就插一次香,祈求祖先保佑。回来自己家后还要祭自家的灶神、天神,年夜饭时还要多拿几双碗筷,请祖先与我们一起吃。

    除夕那天一般是不吃午饭的,因为没时间,饿了就吃几块发糕和饼垫垫肚子,所以晚饭会早早吃,一般下午三、四点就会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之前,陈氏已经烧好了水让几个孩子先沐浴,两个大人则要吃完饭,都忙完了才沐浴。因为大年初一至初三是不准沐浴的,也不准洗衣服。

    等林进财祭祀回来,几个孩子都沐浴完之后,陈氏已经做好了年夜饭,可以吃了。

    年夜饭以白切鸡为主,不过不是刚才祭祀的公鸡,公鸡大年初一还得用来祭祀。今晚吃的是母鸡,鸡被剁成一块块的,头、脖子、鸡身、脚按顺序摆好。

    再弄上两个酱油碟:即把葱头、香菜切碎放上酱油和辣椒粉拌匀。吃鸡肉时蘸一蘸,这样更有味道。

    另一个主菜是“四方砖”,即红烧肉。因把猪肉切成四四方方和砖头一样而得名。“四方砖”做法是:先把猪肉炖熟,然后切块,锅里烧热油,倒进肉翻炒,然后淋上酱油、腐乳,放上盐,闷一会,出锅的时候有腐乳的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小寒知道前世很多家年夜饭都要有鱼的,寓意是年年有余。可是这里的风俗年夜饭没有鱼,小寒问陈氏,她也说不出是为什么,只是风俗就如此。

    再有就是红烧排骨、鸡杂汤、青菜汤。

    春分和小寒最小,所以吃饭时姐弟俩一人一个鸡腿啃着。陈氏则啃鸡头、鸡爪、鸡翅膀,林进财和立夏吃鸡胸肉。春分啃完鸡腿上的肉后,把剩下的鸡骨头放到陈氏面前,小寒莫名其妙,可看哥哥和爹的表情却习以为常。

    只见陈氏抓起鸡骨头仔仔细细地啃了起来,甚至咬掉关节上的骨头,吸里面的骨髓。小寒看着眼有点热,给她夹了几块鸡肉,也学着她的样子啃起骨头来。

    陈氏很惊讶,爹笑着说:“你娘爱啃骨头,我们家的鸡头、鸡爪子、鸡翅膀都是她吃的。”

    小寒心里明白,在那个缺肉的年代,没有人不爱吃肉,专门爱啃骨头。因为肉太少,所以贤惠的妻子就要把肉留给丈夫和孩子吃。这是一个爱的谎言,这么多年下来已经成了习惯,其他人都信以为真。

    但两世为人的小寒不会,她又给陈氏夹了几块肉,把鸡爪子放进自己碗里,笑着说:“我也爱啃鸡爪子、鸡翅膀,娘您别跟我抢。不过我不爱吃鸡头、鸡脖子,就留给您吧。来,您替我吃点肉,把那些鸡爪留给我。”

    陈氏信以为真,只好依她。

    吃过年夜饭,要把一切沾荤的锅碗瓢盆、筷子都收起来,换上干净的碗碟、和筷子。因为大年初一上午要吃素。

    而且除夕夜要事先煮好一锅米饭,这里的习俗从初一至初三都不能煮饭,只能吃除夕夜煮好的。各样菜也要在家里备好,大概的原因是新年的开始要放松,要玩,不能干活,否则一年到头都是劳碌命。

    做完这一切,天也黑了,接下来该包粽子了。何家人口少,之前说好了不包粽子,陈氏便说到时候自家包好了送她几个,就够吃了。张氏感觉白拿不好意思,便让何牧也过来帮忙,何牧正中下怀,欣然答应。

    过年包的粽子不是端午节包的三角形,而是四方形的粽子,大约长十五厘米,宽八厘米。

    包粽子用的粽叶一般是箬叶,粽绳则是稻杆。粽叶和粽绳都要提前浸泡一晚,再用开水烫一烫,晾干了备用。

    包粽子用的米是糯米,以猪皮、红豆、芝麻做馅。糯米事先要泡上一夜,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比较粘,口感比较好。

    陈氏同样的先给大家示范怎么包粽子:她先均匀地摆好三根绳子,然后依次错开铺上三张粽叶,舀了半碗米往粽叶上均匀地铺开,在中间放上事先切好的干猪皮、红豆、芝麻,再舀半碗米均匀地盖上。再在上面放两张叶子,然后把粽子前后左右折叠起来,用绳子在头、尾和中间捆好,拿剪刀剪去多余的粽叶、绳子,一个平整的四角粽子就成了。

    最后一个步骤最难,如果包不好、不紧,米就会漏出来。所以这割步骤交给有经验的陈氏和细心的小寒,前面的步骤则由何牧和立夏负责,春分眼巴巴地看着大家:他该做什么呢?

    陈氏知道小儿子的心思,连忙说把最后修剪粽子的任务交给他,春分高兴地答应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