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科举成幼儿园园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分卷阅读24(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准备的,可谓是面面俱到,一看就是出自萧夫人之手。

    包裹中有各种颜色的布料,男女都可用。其中两匹粉红色和嫩黄色的锦缎显然是为6芙准备的,还附带了几张京城时兴衣裙的图样,萧氏照着这图样就能给6芙做出新衣裳来。

    还有给6安珏准备的文房四宝,给6昌兴的一管紫竹箫……

    占了大头的还是给6安珩的字帖以及那一摞摞的书,都是萧恪花了不少心思为6安珩寻摸来的。

    6安珩心下感动,决定进京后好好去萧府拜谢一番。

    现在嘛,回信之时,6安珩便增加了好几张画着简笔画的纸张进去。

    因着萧恪不耐烦念书,气走了好些个先生,早些年给6安珩的回信上还有不少白字儿。6安珩对这个半文盲很是忧心,恰巧当时正在教6安珏认字,6安珩索性做了两份识字教具,不时地给萧恪送去一份。

    萧恪对此很感兴趣,特地写了信过来感谢了6安珩一番,6安珩也就一直做了下来,每年都给他寄过去不少。反正那些东西大多都是竹子和木板做的,能够循环用,萧恪学完了,他弟弟可以接着用。

    6安珩也不知道自己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反正后来萧恪寄来的信中便基本没有白字儿了。

    这几年,6安珩也不鼓捣那些教具了,想了想萧恪的学习进度,6安珩动了动笔,将经义中的典故用讲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给萧恪寄过去。

    效果十分显著。

    据萧大喇叭透露,萧将军也经常翻翻那些故事,看得津津有味,增长了不少知识量,朝堂之上跟人掐架时,战斗力显著地上了一个台阶。

    咳……那什么,武官掐架为毛掐不过文官?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文官引经据典的将武官骂成狗,武官还一脸懵逼不知道他在说啥呢。

    这回好了,有了6安珩这一连串的小故事,常用的和偏僻的典故都有,萧将军表示非常实用。再有那不长眼的引经据典骂人,以往都两眼蚊香圈圈眼的萧将军再也不当背景板了。哦,以往没听明白,被你们这群王八犊子给糊弄过去了,合着你这是拐着弯的骂我呢!啥也别说了,撸袖子开喷吧!

    得知这种迷之发展的6安珩很是无语,琢磨着自己大概能出一本书,就叫《实用典故三百个》啥的,估计买账的武官们会有一大堆。

    不过这一次的回信,6安珩再次升级了一下小故事,从原来的文字版变成了简笔漫画版,再配上文字说明。6安珩的画画水平很不错,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极为传神。即便不识字的,连蒙带猜也能将故事内容给猜出来。

    6安珩都想好了,进京后就找萧恪搭伙弄个书局,专门做各个年龄段的学习资料用书。教育市场这么大的一块的蛋糕,怎么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6安珩的信寄出不久,院试便开始放榜了。果然不出6安珩所料,他确实榜上有名,非但如此,还位列第二,成为了一命癝生。

    秀才的待遇也不尽相同,如6安珩这等的癝生,待遇是秀才中最好的。除却秀才都有的免徭役,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每月还能领取一定的粮食。次一等的是增生,也有名额限制,却没有粮食发放。剩下的统都称为附生,拥有去官办的府、州、县学的入学资格。

    6安珩的目光已经盯住了京城的官学,拜名师大儒现在还不敢想,但是通过在官学中的良好表现升进国子监就学还是可以努力一把的。

    放榜后不久便到了中秋,许是知晓了6昌兴一家想上京的打算,沉寂了许久的6家老太太便压着大房差人前来请6安珩一家与她一道儿过中秋。

    孝字当头,便是6昌兴也不好说什么。于是,即便6安珩等人心中再不乐意,也只能跟在父母身后来到了大房的正院。

    第18章临行

    早些年因着6安珩被拐一事,大房与二房之间便淡了下来。老太太赵氏本就是个偏心的,在6昌平新娶了媳妇后,也不大管事了。

    老太太本就不喜二房,这些年除了过年时,6昌兴会带着6安珩等人来大房给赵氏磕头,平日里都只是送些东西过来,并不时常走动。

    就这么不咸不淡的处着。

    这位新大伯母姓陈,看着倒是挺和气,前些日子6安珩考试时,陈氏也送了不少东西过来。

    倒是6昌平见着6安珩很高兴,使劲儿地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大笑道:“好小子,真给列祖列宗长脸!你年岁尚小,切莫因此沾沾自喜,继续苦读三年,大伯等着三年后听到你中举的消息!”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