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谁坐镇辽东,继续灭奴、拓疆的任务,皇帝会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毛文龙和陈继盛的猜测并不是没有道理。
有点象后世的竞标,三万人能干成的事情,你却说需要四万,皇帝会怎么想?粮饷、物资又要多花费多少?
几年来皇帝没说,可瞅他干的狠事,就知道钱财不是那么充裕。现在重建辽东更是需要大量资金,对于军队的数量,肯定会有削减或调动。
当然,这也不能胡说八道。皇帝可不好骗,更不能欺。
哦,谁能吹就让谁干,历史上的崇祯倒是这么干过。结果呢,五年平辽不仅没实现,建奴都打到京城了。
所以,这个军队的数量既要切合实际,又要能够完成任务。吹大了要抓瞎,不吹一点,皇帝肯定心疼钱财。
“大帅,再减去六千如何?”陈继盛试探着说出自己的估计,“凭我军现在的火力和装备,一万人马足以抵御北虏。何况,北虏对于马市的需求,亦使其不敢轻动刀兵。”
毛文龙捋须想了想,颌说道:“索性就减去一万。一万六千打建虏,一万人马守边。打击建奴也就数月时间,万一有事,守军也能支撑,等待主力回师。”
停顿了一下,毛文龙又接着补充道:“如你所说,我军现在的火力不是建奴和北虏能够抵挡的。兵力少了,可火炮更多,骑兵更强,完全没有问题。”
平辽大战,不仅是光复失地,更打出了明军将士的自信。
再凶悍的建奴,也抵挡不住铅弹的射击,更挡不住火炮的轰炸。朝廷的供应充足,也就逐渐形成了以火力制胜的战术打法。
当然,明军也从未放弃近战肉搏,大力宣扬刺刀见红的勇猛。
火炮是远程,火枪是中程,刺刀是近战,能顶住这三板斧打击的,建奴不行,北虏就更用说了。
毛文龙和陈继盛谈论着、商量着,终于把最终的兵力敲定在两万六千左右。这既比较靠谱,想必也不会让朝廷的财政太过紧张。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