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盘丝洞养蜘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四十一章、 封神余劫话西游(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布极广,类型又多,真正作奸犯科,触犯天条的,其实并不多。上面也不能做得太过分,真要逼得太急了,把教众逼得团结起来,拧成铁板一块,那就不好对付了。所以他们采取的是一收一放的政策,一边打压,一边绥靖,打压一阵就放一放,找几个立场不坚定的吸收过去升官财,立个典型。这样万教就永远被压制着,不能兴盛,但也不会被打死,直到西游时期……”

    “西游时期?”齐鹜飞好奇道,“西游和万教还有关系吗?”

    6承说:“西游本是封神之余劫。天地大劫,就像地震一样,能量并不是一次释放完的,其后还有不断的余震,有时候会波及几千几万年之久。封神大劫算是释放的比较完全,但余劫依旧很厉害。为了消弭劫难,各方圣人们商量出了一个方案。”

    “就是西游吗?找四个人,跑到灵山取一趟经,把佛经送往东土,就能消除劫难了?”齐鹜飞有点想不通。

    “西游不是这么简单的。”6承说:“我们习惯于叫西游,但实际上,整场劫难并不只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那么简单。前后五百年到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都算在西游劫难之内。”

    齐鹜飞点头道:“原来如此。”

    他想起了西游记里的大闹天宫等剧情,的确是生在西游五百年前。至于西游之后生了什么,他不是很清楚,据说有西游记后传。但后传里的故事,估计都是胡编乱造的,和现在他所处的这个世界大概没有关系。

    “你刚才说直到西游时期,万教怎么了?西游不是圣人们商量出来的消弭劫难的方案吗,和万教有什么关系?”他问道。

    6承说:“圣人们是如何商量这个方案的,老奴不敢断言,但可以猜测出来。”

    “哦,那你倒说说看。”

    齐鹜飞很好奇。这个老6,竟然敢猜圣心圣言,就不怕被圣人察觉?

    6承说:“封神之后,天庭势力壮大,三教也渐趋没落,原本作为三教之祖的三清圣人渐渐成了一种精神象征,实权全都抓在了玉帝手中。三清自然不甘心就这样早早的退休。

    玉帝其实也不满,因为三清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地位过高,满天神仙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

    而在西方独辟一界的灵山,封神之后迅壮大,又不受天庭的管制,独立开辟大灵山大结界,看上去是封神之劫中的最大赢家。但释教在当时的影响力实在太小,只局限于灵山周围。同为圣人,他们自然也不满意。

    大家都不满,正好封神大劫之后最大的一次余劫来临,就一拍即合,商量出了这么一个方案,既消弥了劫难,也让各方势力有重新洗牌的机会,可以各取所需。”

    “怎么个各取所需法呢?”齐鹜飞问道。

    6承说:“三清之中以太上老君为,将原来的三教整合在一起,统归入道,于是有了‘天下仙门皆归一教’的现象,成为最为壮大的道教。几乎此后的天庭神仙都是出自他们的门下。

    而如来则通过佛法东传,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力,成为世间信众最多的教派。借着如此多的信徒,佛家英才辈出,出了很多了不起的僧人,其后灵山罗汉数量激增,更有好几位准圣半圣级别的人物出现。短短不过千多年,就有如此成就,佛家修行的确有可取之处。

    如此一来,道教和佛教在民间二分天下,此后三界联合办公,也多依赖了这个人才培养体系。”

    齐鹜飞说:“但这样一来,玉帝的权力不是被削减了?封神大劫给他带来的好处岂非全都抵消了,玉帝怎么能答应?”

    “如果仅仅是这样,玉帝当然不会答应。但是,玉帝知道将来体制改革必不可免,一旦改革,他的权力总是会被削减,甚至要退居幕后,如此一来,还不如就在这一场劫难当中,提前谋划,用这早晚要让出去的利益,来满足各方的要求,提出他自己的条件。”

    “他提出什么条件?”

    “建设功德林,收取三界功德税。”

    齐鹜飞恍然:“原来功德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6承说:“其实收取三界功德税这件事应该是早就在谋划了,也许封神之前,天庭创建之初就已经在规划了。只是一方面需要取得各方同意,另外也需要一个关系到功德分配的事由,如此才能顺利推广,而西游,无疑正好满足了这两个要求。

    表面上看,西游事件是以灵山为主,实际上,天庭才是真正的主角。没有天庭的配合,这个方案根本无法实施。再加上一旦大量收取功德税,天庭就有了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天道、延缓或分散劫难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