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娱缔造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章 妥妥入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摄像机“偷听”着。

    “馋嘴,后天又不是过年。”潘燕刨着饭。

    “可是后天……”潘小妹急了,关系到吃的事情必须据理力争。。

    “快吃饭了。”潘燕语气稍微严厉了些。

    潘小妹嘟着嘴不敢说什么了,有一搭没一搭的吃饭。

    安离用筷子分了,将煎蛋夹成两半,咬过的那一半吃了,剩下的动都没动,放到空盘子里,直到吃完离开,也没有去夹一下。

    韩轼将安离的这个做法看在眼中,剩下的半个煎蛋,说句不好听的是安离吃剩下的,在城里就算再会玩,也不会去吃,即使剩下半个被夹到盘子里了。

    但这是瓦龙村,不是城里,所以很明显安离剩下的半个煎蛋是留给潘小妹的。

    韩轼垂头与饭战斗,不知道在想什么,把煎蛋吃了,也没有剩下,吃完回到屋中。

    潘小妹的小手拿的筷子,在这个时候格外的快,胡溜溜的就将煎蛋夹到了盘子里。

    镜头挪到外面。

    晚上,瓦龙村也没有什么好玩的,韩轼和安离这两个变形主人公,天黑就回到了屋中,一个写东西,一个看带来的书。

    话分两头,《变形计》某个员工已经回到了电视剧,把韩轼的稿件,交给了这次活动的主办人,华都日报总编——孟涛

    ……

    华都日报报刊的总编,孟涛在这个位置上已经坐了二十几年了,自一开始的自立门户,到后来的被芒果卫视买下,孟涛一直都稳稳当当的坐着这个位置。

    孟涛,在中国新闻界大大小小也是一个名人,他戴着金丝眼镜,梳着三七分头。

    再次强调,文化人不一定戴金丝眼镜,但戴金丝眼镜的也不一定是文化人,也可能是衣冠禽兽。

    话说回来,孟涛的确是文化人,今年四十二岁,魔都复旦大学金融管理系毕业的硕士生,年轻的时候写过两本首日都有三千册的畅销书,三十多岁的时候创立《华都日报》。

    总结来说他的前半生是成功的,是辉煌的,是勇攀高峰的,是无所畏惧的……怎么语气有点不对,现在还不是孟涛的追悼会。

    讲真的,孟涛作为《华都日报》的总编,之所以能够带领报刊蒸蒸日上,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小说板块!

    地球之上,有一个叫查良镛的人在1959年创立了《明报》,然后仅仅32年,明报集团的盈利就接近一亿元。

    瞧清楚,是盈利接近一亿,并非总市值,想想都是恐怖如斯,那是九十年代初。

    金庸依靠的是一部一部的武侠小说,硬生生的将明报捧起来了,但地球也只有一个金庸,蓝星之上更是一个都没有,孟涛也不是类似于金庸的人物。

    只不过孟涛做了一件聪明的事情,在《华都日报》开辟小说版块,每天专门有五篇到三篇的短篇小说,在上面刊登,也正是因为这个革新的举措,祭奠了《华都日报》的崛起基石,创造惊艳销量。

    白云苍狗,时间挪移,近几年,互联网时代的崛起,无论是新闻还是出版行业都大跌,所以即使有小说板块,也受不住这个冲击,入不敷出,才被芒果电视台买下。

    数年前,《华都日报》是第一批开辟小说版块,几年后的几天,又是第一批建立电子报的报社。

    电子报建立,孟涛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用征文打响名气,所以此番虽奖金不多,但孟涛却要亲自把关。

    几名编辑审一遍之后,他再审一遍,力求不会出现猫腻。

    “趣文看多了,真也是无趣。”孟涛又看完一篇投稿后,取下金边眼镜,揉了揉眼角感叹。

    今天他就已经看了三十多篇了,虽然篇幅短,但也架不住数量多啊,孟涛脑袋向后仰着,身体靠在椅子上,休息了十几分钟,眼睛的涩劲消散了才继续开始。

    “我来看看,下一篇是什么?”孟涛点击鼠标,蓦然反应,邮箱的投稿文件已经看完了。

    闻雀惊人这个征文活动比较人性化,用电脑发送到邮箱,或者是寄手稿都能够参加。

    今天的邮箱投稿没了,孟涛拿来了投寄手稿的,说起来手稿就有点费劲了,毕竟有些稿件的字迹真的是……是蛮潦草的。

    孟涛拿起最上面的一份看起来:“嗯?是这一篇。”

    他有印象,因为这稿件不是几个审稿编辑审完后统计完交给他的,而是一个电视台的同事投来的,然后据工作人员说是张制片人的投稿。

    《华都日报》也是隶属于芒果卫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