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娱缔造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一晃三月(下)(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飒飒。≤

    笔尖与a4纸摩擦发出的奇妙声音,屋内坐着一少年,嘴角带着点点笑容,并非一团和气的笑容,反而是野性的笑容,双目有神,眉宇间似乎蕴藏着灵光。

    三个月不是三天,也不是三周,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这个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了。

    比如小鸡长大了,小树长高了,安离话更少了,王蕾更啰嗦了。

    而韩轼,就是刚才的少年也有不小的变化。他终于将性格在无声无息中变成了正常的样子,准确说是韩轼与原主人融合之后的性格。

    没有人觉得突兀,包括观众,就好像小草,你天天看着他,不感觉它长了,所以最难是无声无息。

    “终于把《木偶奇遇记》的翻译风完全磨掉了,虽然事情还是发生在国外。”韩轼精通三门语言,在所以就本身而言,他翻译也没有问题。

    《木偶奇遇记》也终于能够见人了,韩轼在直播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创作,也终于大功告成了。

    桌上堆满了a4纸,很多都是草稿,上面各种修改符号,以及修改痕迹,光看这些东西,就知道修改了多少遍。

    “实际上,不到一周就写完了,但打磨修改却花了许多时间。”韩轼将最后一遍誊写的稿子捋齐。

    不要觉得翻译没什么难度,匈牙利民族文学奠基者裴多菲,提起他,就会想到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很惊艳的小诗,但实际上这是殷夫翻译得好,按照中国五言韵律翻译的,是意译,并非直译,你要真实的意思翻译过来,绝对没有如此惊艳,最重要的是殷夫这种翻译,也肯定没有达到裴多菲想要的效果。

    “呜呜呜呜~”

    桌子上的huawei震动,来电话了,来电人存的名字是【孟涛主编】,这是制片人的手机,因为要谈论出版的事情,所以昨天制片人就把手机借给了韩轼。

    也是在三个月间,孟涛主动多次打电话,促成这次合作。

    说起来节目难得假正经,不把韩轼的手机给他,反而制片人借手机。

    接通。

    “明天魔都出版社的副总编会商量出版,时间下午一点,时间方面你看有问题没?”电话那头传来孟涛的声音。

    魔都出版社,韩轼本身是不清楚,是孟涛在解释他所知道的出版社介绍的时候,韩轼自己选择的这个出版社虽然不属于国家五大出版巨头行业,但确定业界一流。

    渠道与宣传能力这些硬件设施是摆在那里的,主要的偏向就是科幻与文集,童话之前也出版过几本,但基本都是扑街。

    选择这个出版社由好处与坏处很明显,就不赘述了。

    “没有。”韩轼想了想报出了一个时间:“下午两点,喝下午茶谈谈。”

    “嗯,到时候我也会去,一定会给争取一个好的分层价格。”电话那边的孟涛补充了一句:“《木偶奇遇记》虽然我只看了第一卷,但也是目前最符合市场的童话,出版肯定没问题。”

    孟涛这话,算是在安慰韩轼,后者压根就没什么感觉,再交谈了两句明天见面具体细节,才挂断电话。

    将废稿销毁。

    所有翻译的作品,无论译者水平再高,再客观也是带着个人的理解与意识,包括韩轼。

    “叔本华说,任何有特色、精辟、别具深意的一段语言文字,在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之后,几乎都无法精确和完美地发挥出原文的效果。很对的一句话,但它能达到八分原文效果了。”韩轼挥动着手上的稿件。

    “剩下两分的中国化,我的翻译功底肯定是比不过任溶溶老先生,但我目前的翻译绝对是最符合目前中国市场的,也就是——商业化。”

    一个小故事,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夏目漱石问他的学生如何翻译“ilove诱”,这个耳熟能详的英文,不用想,学生立刻回答:“我爱你”。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怎么可能讲这样的话?‘今夜月色很好’就足够了。”

    很夸张的小段子,但七十年代,日本老一辈,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讲“我爱你”,对于他们来说太肉麻了,所以,夏目漱石所说的今夜月色很好,是很符合当时爱意的表达。

    “快点把东西收好,导演说了,如果三点前必须弄好,不想被批就速度点。”

    “把固定架,把固定架拆了没有?”

    “怎么少了一个固定架,你拆完了吗?快去看看后山那个固定架,少了一个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