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文娱缔造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1章 廉价的幸运(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21章廉价的幸运

    “字写得也太丑了。”

    韩轼的字的确不好看,但是也没到丑的地步,只是语文王本身心中的看法,加深了一重。

    看上去就特别丑!

    短,字丑,让语文王为数不多的期待感也消磨殆尽。

    “桥边的老人,题目也普通,以及奇怪。”反正语文王看题目是看不出有什么反战的味道。

    韩轼不是死抄文完全不改的人,他会按照自己的需求稍微的修改,就好像这篇《桥头的老人》,他就加了一个开头。

    写的一开始,就有些出人预料的味道——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奏……]

    语文王虽说不是学历史的,但这件事情还是知道,第一句话就来这样一段资料,有点新奇。

    “难道是写西班牙内战的事情?这个切入点还真新奇,不过西班牙内战多数人都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征文是要给别人看的,看不懂反战的意味就小了很多。”语文王心中嘀咕。

    世界上虽然没有感同身受,但是却有将心比心,中国人一定是更能体会侵略,因为自己的祖国受到过这样的事情。

    [如何让数字触目惊心,我发现只要在数字前面加上战争就可以了,7000131981115这一串数字不可怕,但如果我说第二次世界大约有7000万人死亡,1.3亿人受伤,合计死伤1.9亿人,相当于八分之一个中国人口,1个巴西,1.5个日本呢?

    我所要讲的就是真实一角落的故事……]

    “比起第一句话的内战介绍,第二句话的确够本给人更深印象。”语文王不自觉点了点头。

    [一个戴着钢丝边眼镜、衣服上尽是尘土的老人坐在路旁。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正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随后是一大段的描写,和一开始的数据有点诡异的不搭噶,并且对于最后的那句……他太累了,走不动了,印象深刻。

    “难道是怎么描述老人在战争中受到的苦?这也的确是很不错的描写方法。”语文王作为看过很多小说之人,一个开头就猜到了所有结尾。

    老人、女人、小孩这三种身份,其实是最容易激起人同情心的。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那里。

    ……]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查对岸的桥头堡?第一人称所写,而且还是虚构的一个我,好奇特的写法。”语文王自言自语。

    语文王作为语文老师,这种新奇的写法,瞬间戳中了他的好奇心,同时也让语文王意识到了,韩轼的反战作文写的是微型小说。

    “在文章中,这个我是一个侦察兵?还是其他什么身份,等等结合一开始,这个背景是……”语文王开始在电脑上查资料,现在还太模糊了,根本找不到确切的切入点。

    语文王猛的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真是魔怔了,关心切入点干什么,既然连‘我’这个侦察兵的身份都能虚构,更不用说切入点了。”

    [……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所以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喔。”

    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

    语文王越来越认真,这不,开始还是作势起身的动作,屁股只是轻轻靠在坐垫上,想着半分钟扫完然后就去接水喝,但现在屁股已经结结实实的落在了坐垫上。

    故事文风缓慢,就好像是作者慢慢的把亲身经历讲出来,并且故事发展也不像语文王刚开始想的那样,借由老人的口叙说战争残酷,老人从头到尾甚至连一句谴责战争的话都没有说,一直在说他养的几只动物。

    担心他走了动物怎么怎么样,并且文章点到为止,该结局的时候就结局,没有一点拖拉。

    [“那时我在照管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