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工科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五章 效率(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观察,工具损耗有点大,镐头、大锹、铲头坏的很快。要不要削减些用量?”

    幕僚一翻账本,就觉得心疼,武汉工地一天的铁器损耗量,抵得上别处三年五载的。而且武汉因为“财大气粗”,基本能保证上工的民夫人手一把铁制器具,一个万人规模的工地,以往也就是两千人左右直接开挖,剩下的都是力夫、担夫。

    但在武汉的工地,大量使用索道、绞盘、牲口甚至临时板轨,运输队伍的规模要小得多,基本追求的就是土方量单日最大。

    如果一日两餐,能保证男工三方女工两方半;如果一日三餐,男工则能达到四方甚至五方,女工也能超过三方。

    唯一不同的是,女工主要是负责沙地、滩涂,说是土方,更多的是挖沙土混合物。这些沙土都是要重新洗过,然后筛选优质河沙,工地的要紧处,对河沙需求并不低。

    不过劳动强度上去之后,效率提高不假,但对器具的消耗,同样不低。

    好在武汉对“损耗率”是有一个指标的,外界并不太清楚,只有达标之后,才会去摸底,是有人故意损坏还是这一批次的铁器质量不行。但不管如何,有多少损耗,最终都不会影响工程进度。

    “无妨,眼下还不算要紧的时候,等到彻底江堤合拢,再说削减也不迟。损坏的物件,重新回炉就是。”

    和工程进度比起来,这点损耗就是个屁,张德又怎么可能在乎这些。

    随着一些小型滩涂的平整清淤,令人头疼的排水排淤工作又要开始,往年虽说都用上了“矿工之友”,但也只是针对小型池塘、袖珍型滩涂,一旦滩涂面积稍微大一点,“矿工之友”排成排都不够看的。

    “新式象机形制小了许多,效率却是提升的,观察,可要先装配一台在工地上用作清淤?”

    “就是那个‘巨灵神’?”

    “正是。”

    蒸汽机的各种改进型号,代号名称也是没谁了,其中有一款失败品,还叫做“巨无霸”。巨是巨了,还真是“无霸”,一点霸气都没有,效率比永兴象机改版还要矬。反而下降千分之三的效率,算是武汉诸钢铁厂的一个耻辱柱。

    出于教学目的,老张还是贴了两三万贯进去制造垃圾,典型的就是“矿工之友”系列和“永兴象机”系列。此二者的目的,改变思考模式才是重点,产品本身对老张来说,猎奇大于用处。

    说到底,不可能所有的机器都是他一个人来“设计”,倘若徒子徒孙连自己设计的能力都没有,那他也就是在贞观朝重新来了一回“机械设计”,于小霸王学习机,毫无卵用。

    通过“教学”,徒子徒孙们才会直观地晓得“效率”的差别,零配件的各自功能,消化过后,才会开始迥异科举士子的思维模式。这时候的他们,开“脑洞”绝非是能工巧匠的“妙思”,哪怕是“灵光一现”,其基础也是建立在物理和数学逻辑上的。

    否则的话,一般徒子徒孙,怕不是穷其一生,都要琢磨怎么弄一台牛逼到震惊山长的“永动机”出来。

    “‘巨灵神’样机有了?”

    “永兴煤矿很满意,一定下了订单。”

    “那好,就拿‘巨灵神’在工地上试试吧。”

    一台冷凝器有了变化的“蒸汽机”,它又一次和它的前辈们一样,被拿来抽水……

    后人估计会对这台机器加上很多个前缀定语,但对贞观朝的武汉人民群众而言,“巨灵神”它抽水嘿……还真灵。

    随着武汉的工地越来越热火朝天,扬子江两岸寻摸味道的土豪们,终于按捺不住,前来工地上打探。

    官面上碰头的碰头,民间融资接洽的接洽,比之工地的热火朝天,也不差多少。

    至于大量的行脚商,则是在一个规模空前的“市”做起了生意小买卖。工地尽管包吃住,但还是会有额外的时间留给民夫,非“奴籍”的民夫,哪怕消费能力比起市民阶层可能有些不足,但对别处州县的普通百姓而言,那已经算是“出手阔绰”之辈。

    家中有千亩良田的土老财,每年想要把粮食全部变现,非大中城市不能。但大中城市想要千亩良田,本身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又怎么会去“贩夫走卒”那里消费。

    于是不消老张可以引导,仅仅是靠市场看不见的“加藤鹰之手”,依然让编制还只是留在府内的“市镇”,逐渐繁荣开来。

    甚至有些扬州来的大商,直接把“螺娘”买卖做到了这里。市场的“野蛮生长”,正在加速着这个“市镇”的扩张。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