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唐朝工科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一章 我只是想做个好官(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南来的船儿,泰半都姓张的。”

    老张嫩脸一红,以权谋私什么的,这不是基本国情么。

    沧州刺史没继续拿着个说事儿:“王中的专任东光县县令,老夫检校观州刺史,自然也是他的上司。与其交谈太谷县麻料生意之后,老夫才豁然开朗,原来这些物事,竟是出自操之一人之手,当真神人也。”

    你要是这样继续夸奖,我可当真啦。

    薛大鼎感慨道:“太谷县是个甚么光景,老夫还能不知?薛氏扎根河东,太谷县穷苦之极,竟是让县府一年能有六千贯的支用,数百年未闻之奇事。”

    “如这行走河北的玉麒麟,果有点石成金之能?”

    “薛公谬赞矣。”

    沧州刺史无视了梁丰县男的假惺惺谦虚,淡然道:“沧州若能经营得当,必成河北一宝地也。”

    沧州当然会成宝地,之前还没想在河北沧州搞点事情的。但因为三州刺史居然联手推了个木料仓出来,那要是不捞,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阶级属性?对得起自己作为工科狗,对造船工业的渴望?

    老子就指着远洋贸易大捞特捞呢,有多少船都不嫌多啊。

    “不过操之,听闻汝在辽东,亦收购木料?”

    “靺鞨人的小部族,无甚进项,便砍了木材,运送至幽州。”

    “若是能来沧州,那该多好。”

    薛大鼎只是这么一说,然而老张突然一个激灵,思考起这个想法来。当初琢磨着的是帮张叔叔做好前戏,等将来李董觉得自己的运营搞好了可以a过去了,张叔叔可以轻松地大力抽插。

    不过这个前提是,高句丽的普通泥腿子们专门薅羊毛砍木头外加挖人参啥的,然后粮食外购。这样一来,干高句丽这帮货色,那就毫无压力。

    然而老张后来就发现,这特么不科学啊,高句丽好歹也是地区大国,不可能国内都是傻逼。眼睁睁地看着大唐玩管仲玩剩下的计策,再一个高句丽也久慕,能学到点东西,那真是认真消化努力钻研的。

    管仲鲍叔牙的故事,他们还是知道点的,高层别说管仲了,连高山流水都能唱上一段。

    总之,把上百万高句丽人当傻逼是不对的。把高句丽其余上百万杂七杂八民族当大傻逼那就更不对了。

    所以,经济手段控制地区大国命运的方法提前破产。然而薛大鼎这会儿却一句话让老张来了精神,特么的高句丽要是觉得粮食从大唐购买有风险,那从别的地方呢?

    比如说高句丽南边,在朝鲜半岛上,有个专出新罗洗脚婢的新罗,还有个专出东瀛几十国高层领导人基因的百济。

    三国相爱相杀比东汉末年好玩多了,而面对高句丽,新罗和百济,那就是弱鸡。

    弱鸡提供的粮食,总该没问题了吧?

    于是乎,老张开始琢磨,是不是要搞一条山东半岛穿越黄海直通朝鲜半岛的海贸航线?然后让百济或者新罗的权贵们跟着赚一笔粮食走私的买卖?

    这个脑洞一开,张德根本停不下来,正在脑内意淫先灭高句丽,再搞俩弱鸡的时候。忽地大河五里开外竟是有人争吵呼吼,东光县县令的队伍还夹杂其中,显然是要办个案子。

    “王中的也是时运到了啊。”

    薛大鼎感慨一声,心道要不是命运中有了张德这朵奇葩,他王中的早两年就该在太谷县县令的位置上被开除国家干部队伍。

    现在么,河北河东,谁不知道太谷县搞招商引资最成功,太谷县令的经济头脑最灵光?

    “王县令似乎有些狼狈啊。”

    “怕又是个家常官司。”

    沧州刺史的仪仗开道,气场还是不错的。

    等了解了案情始末之后,张德才知道,原来是个真假父母争夺孩子的戏码。孩童尚在襁褓,天寒地冻的,若非裹的严实,只怕就要冻死在外面。

    两边男丁女子都在那里争夺,却都是言之凿凿襁褓中的孩童是自己所出,王县令哪有这等本领来断案,见刺史在侧,也是硬着头皮,直说是押后细细审查。

    结果两边父母都道天寒地冻,这样下去,只怕孩儿要受罪。

    老张也觉得这特么不好搞的时候,薛大鼎看不下去了:“这有何难?既然两边都要,把这孩童一刀两断,一人一半不就可以了?”

    于是也不顾众人惊骇,便命卫士将拿襁褓中的孩童抢了过来。

    “将这孩童放远一点切,莫要让老夫看到。”

    说罢,沧州刺史竟是邀着王中的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