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宋明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篡国之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日总在自己面前撒娇的女子。

    这种离愁别绪,也感染了赵皓,也向前与众将相见,一一握手致意,众将也心中感动,虽不多言,但是“公子珍重”四字却是发自肺腑。

    “公子,某有一言,还望细听!”

    一张苍白的脸出现在赵皓的面前,神色显得十分激动,一双看似柔弱实则有力的双手紧紧的抓住了赵皓的手腕。

    方腊麾下谋士吕将!

    吕将,原本乃太学生,因为批评花石纲的政策被朝廷遗弃不得为官。在方腊起义后,他在富阳组织人马跟随。在方腊占据杭州后,他主张先夺取没有重兵把守的江宁,扼守长江,然后趁势夺取东南州、县,这的确是建立东南根据地的重要一着。方腊却过于乐观地认为,腐败已极的北宗王朝不可能很快地派出重兵,起义军可以从容地夺取江南,结果童贯军迅速南下,方腊无险可守,被童贯一路横扫。

    在宋军逼近杭州的时候,吕将又进言“立即撤出杭州”,认为这是“唯一可行之计”。方腊却不愿放弃血战得来的杭州城,结果大败。

    而最牛的是,历史上的吕将居然从韩世忠的眼皮底下从帮源洞逃脱,最后又组织了一只人马抵抗宋军,虽然说当时韩世忠与人争功而大打出手,无暇顾及,但能在韩蕲王手下逃脱的吕将也算是有勇有谋的将领了。

    “吕将,武力65,智力81,政治72,统率65,健康值70,对方腊忠诚度90。”

    赵皓见得此人似有重要事情要说,当下也神色肃穆起来,望着吕将,低声道:“吕将军,但说无妨。”

    吕将声音略带嘶哑,沉声道:“公子乃大宋宗亲,宋廷对宗亲防范最严,历来只优之以禄爵,却不责以事权,公子纵然有仙术在身,欲成大事,亦是难上加难!”

    赵皓知道他必有下文,也不答话,只是望着他的双眼,听他继续说下去。

    “其一,公子宗室之身,难以为权臣,可先为宠臣。赵佶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其琴棋书画,园林建筑,蹴鞠游猎,金石雕印,无所不好……尤好女色。听闻公子亦博学多才,又有仙术在身,且与王文卿交好,欲为赵佶之宠臣,并非难事。若得以为宠臣,则于朝中取事当便宜而无忧,士大夫们纵有非议,亦难伤及公子。”

    “若只是为宠臣,则怕是与蔡京、梁师成、童贯之流无异。故公子若为宠臣之后,须着重博取名声,或济贫除恶,或铺路修桥,或惩治奸佞,或冒死进谏……公子既为宠臣,若不掌实权,官家防范之心便不会太大,凡可增加名望之事,尽可为之,纵有惊险,亦难有杀身之祸。公子要让天下人,尤其是士人,知道公子公忠体国、嫉恶如仇,乃天下之所望……士人虽不是东西,乃祸国殃民之大者,但是在公子上位之前,还须仰仗士人的口舌笔墨。此其二也。”

    “其三,公子虽不能掌兵权,但破辽之战在即,将来与女真人亦迟早必有一战,公子可请随军参战,博取军中威望。”

    吕将侃侃而谈,赵皓听得极其认真,因为吕将的话,正中了他的心思,大方向几乎是不谋而合。

    “官家对宗室防范极其厉害,如何会让赵某从军参战?”这是近日来一直纠结在他心中的问题,听得吕将道来,忍不住问道。

    吕将哈哈一笑,低声道:“赵佶此人,虽然昏庸无能,却并不愚蠢,其最擅平衡之术,正所谓帝王心机。公子不见聪明蔡京,却是几上几下,屡遭贬斥,却是为何?此乃赵佶平衡之道也,其不愿蔡京多年为相,就此坐大,故此打压而已。如今朝中,五贼等奸佞虽然暗中互相勾搭,却又各自明争暗斗;原本林灵素孤单无援,如今加了个王文卿,也算是成为一派;其他御史、文臣、武将、后宫、外戚、宗室、宦官等亦是派系林立。然而无论何派何系,都不过赵佶的棋子而已,其深谙平衡之道,不会让任何一方坐大。童贯抚边二十年,赵佶岂能不猜忌,故此任命高俅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掌控京师禁军,以牵制童贯。公子若为宠臣,亦可顺其平衡之道,成为赵佶牵制童贯或高俅之宗室一派,虽未必能掌控兵权,但随军监察未必不可。”

    一席话,听得赵皓目瞪口呆。此人果然是天才,不但将整个朝廷局势看得极其透彻,将那九五至尊的官家,也看得清清楚楚。

    博取赵佶的恩宠。

    博取在士人和武人之间的名望。

    顺赵佶的平衡之道而为之,就中取事。

    虽只寥寥数言,却给赵皓画了一个蓝图。宗室的身份,加上天下文武百官所望,这样一旦有一天得以机会,一飞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