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全能游戏设计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0章 移植完毕(四更)(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后,《我的世界》各项研发工作继续推进。

    完成了第一阶段之后,距离真正的成品游戏还差得很远。虽然现在把《我的世界》作为一款pc游戏抛出来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陈陌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他希望这款游戏能够以vr的形态面世。

    接下来,就是把《我的世界》移植到vr平台。

    ……

    体验店二层。

    陈陌摘下特殊的意识采集头盔,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脖子。

    意识采集已经完成了,这次采集的意识包括移动、跳跃、攻击、放置、使用、制造等等,游戏中所有可以做出的操作,都采集了相应的意识。

    之后,陈陌把这些信息全都输入幻世编辑器中,让它们与游戏中固有的动作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

    世界规则的转换也在进行中。

    必须是全3d制造的pc游戏才能转化为vr游戏,总体而言,这个转换的过程还是比较快的,当然,如果游戏本体特别庞大、元素特别丰富,这个转换的过程也会成倍延长。

    好在《我的世界》规则比较简单,资源量也不大,所以转化得比较快。

    陈陌把vr版本的《我的世界》安装进游戏舱,体验了一下。

    很快,陈陌的意识进入了vr世界。

    系统按照《我的世界》中的相关规则生成了一张新地图,此时陈陌感觉到自己已经置身在游戏世界中了。

    不过,目前的状况只能用“非常糟糕”四个字来形容。

    首先是画面极度辣眼睛。

    在vr模式下,玩家的视野极大地拓宽了,一些粗糙的材质根本就逃不过玩家的双眼。

    像素风方块的锯齿全都非常明显,特别出戏。

    低头看看,自己是一个极为丑陋的方块人,两条胳膊就像是午餐肉一样,连手指都没有。

    再看看四周,树木、河流、山脉、动物……几乎一切都无法达到陈陌想要的美术效果。

    在电脑上,这种画风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在vr中,因为视野被放大,细节的缺陷也被成倍放大了,立刻就变成了另外一款游戏。

    其次是人物操作不流畅、环境反馈严重欠缺。

    在vr世界中,玩家并不是通过键盘、鼠标控制人物,而是通过意识。陈陌虽然已经采集了所有的动作意识,但真的到了游戏中才发现,这些还是不够的。

    尤其是跟《地球ol》这种相对成熟的vr游戏相比,差得很远。

    比如,陈陌在移动时,感觉自己像是在骑独轮车前进一样,视野没有任何自然起伏,很怪异。双脚也没有踩在实地的感觉,好像是飘在空中。

    手上抓着道具时,没有相应的触觉反馈,进行跳跃、挖掘、放置等操作时,也没感觉自己做出了这些动作。

    总之,《我的世界》最初的vr版本,跟前世vr眼镜体验差不多,除了视野变化了之外,其他的变化微乎其微。

    感觉现在的这个版本,有点侮辱自己的vr游戏舱。

    像这些问题完全是由于陈陌第一次制作vr游戏经验不足引起的,好在也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肯花一些时间和精力,都能解决。

    丰富动作、添加视野起伏。

    完善各类型触觉反馈。

    丰富各项感官元素,如气味、声音等等。(当然,这些气味和声音都是比较好闻、好听的类型。)

    与此同时,全方位提升游戏的美术品质。

    虽说移植到vr平台的《我的世界》依旧是像素风,但周涵宇按照陈陌的要求,在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改进。

    基本的方块,如土、石头、玻璃、木头、树叶等材质,全都处理过纹理,加强质感,柔化比较突兀的棱角。

    这些元素在处理之后,基本上已经远超过前世的各种画面mod的水准。

    而且,陈陌还额外开发了一个“雕刻模式”。这些基础方块可以被被打散为十六个小方块,玩家可以对某个方块进行精雕细琢,让它更加接近真实的物体。

    在生成整个世界的同时,这种“雕刻模式”会自动作用于所有地形边缘的基础方块,让整个世界显得更加圆润、真实。

    除基本方块之外的物件,比如人物、动物、武器等等,全都按照leggo积木的方式来做,保留q版风格的同时做得更加细致入微。

    以人物为例,虽然保持着q版三头身的风格,但头、胳膊、腿都不再是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