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部队接地气、攒人脉,慢慢往高处走,能让攀登高峰的路径足够踏实,若是直接去到高级参谋机构,可以跟在名将大拿们身边多看多学,涨见识、拓思维,加上“后来人”的先知先见,不难成为顶尖的运筹帷幄者。
现在,魏斯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定位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没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充足的身心磨砺,运筹帷幄只不过是在纸上谈兵,后来人的优势也无异于空中楼阁。他反复思量,既然命运安排自己来到了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成了一名前途光明的巴斯顿军校生,何必畏畏缩缩地考虑退路。有道是国之不存,民将焉附。摆在自己面前的选择,真正可取的只有两条:一条是去前线,在血火锤炼中成长,为今后统帅千军万马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条就是去飞行舰队发挥人肉雷达的超级天赋,边干边学,力争成为一名所向无敌的舰队指挥官。
跳槽去航空部队发挥“无限天赋”,魏斯很认真地考虑过。只是作为联邦陆军第一军事院校,巴斯顿军校的毕业生自然要为联邦陆军所用。半个世纪以来,从陆军转入航空部队服役的巴斯顿军校毕业生有一两百号人,干到飞行少将以上的也有三十好几,他们有的是在航空部队成立之初前去“援建”的,有的是在高等参谋学院进修了航空专业。
若是主动向航空部队“投怀送抱”,或许会背上叛将的恶名,但只要能拯救国家,拯救苍生,担负骂名又如何?
要是尼古拉在,自己转去航空部队任职应该不是什么麻烦事,可这货消失已久,除了那封没留地址也没留部队番号的战地来信,基本上是音讯全无。魏斯只好求助于胖副总裁,并且表示,若是没有直接进入航空部队的法子,也可以先考取诸如戴勒菲格高级参谋学院航空专业,再顺理成章地进入航空部队服役。
厘清想法之后,魏斯又向军校教员打听了联邦各高级参谋学院的招生情况,得到的回复是战争时期,高级参谋学员只对现役参谋人员、各级军官进行中短期轮训,不针对军校生、现役部队士官士兵招生。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