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访问团进行过交锋,发现常规的战术思维根本无法取胜。唯一的一场胜绩,恰恰是我用大胆的新策略取得的。”
“行了,我知道!”霍泽森摆了摆手,“克伦伯-海森上尉,我知道你是个非常有才华而且前途不可限量的年轻人,我们之所以接连不断地败给诺曼人,战术老化确实是一个原因。既然你胸有成竹,那就去吧,去努力说服洛德伦茨上校,如果能够得到他的认可,再去想办法说服亚特乌斯将军和他的参谋们。年轻人,祝你好运!”
以当前的战斗形势,霍泽森能容忍一名新来不久的下属军官这般反复“折腾”,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魏斯敬了个礼,毫不迟疑地走出营部,四下张望,想要找一辆脚踏车代步,却没有任何收获。就在这时,有人在他身后喊道:“克伦伯-海森上尉,等等!”
转身一看,是营部的一名传令兵。只见他小跑着来到魏斯跟前,敬礼道:“上尉,少校让我送您去洛德伦茨上校那里。”
“呃?”魏斯朝营部瞅了一眼,那家伙,谨小慎微,面冷心热,当不了好人,也成不了坏人。在联邦军队,这一类人为数不少,他们给队伍带来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这是好的方面,当军队的体制机制和作战思维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他们又会成为变革的阻力。
由于侦察营的分散式布防,营部位于3防区边缘,跟团部隔了有三个路口。在奥城的工业区,路口与路口之间的距离,往往是一座工厂的宽度。这三个路口,即便走捷径也有三四公里远。若是徒步前往,少说也得花上一刻钟,即便找了辆脚踏车,那街道已不是当初干净整洁、平整宽直的街道了,到处是残砖烂瓦碎渣,通行效率大打折扣。
联邦军队的传令兵,通常有三种交通方式:摩托、马匹、徒步。如果距离远,摩托车和马匹都是理想载具,如果是在前沿阵地,徒步便是不二的选择。霍泽森少校派来的这名传令兵,从营部旁边的房子里推出来一辆两轮摩托车,有些费力地将其发动之后,示意他坐在后座。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