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望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绸缪(三)(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亲近,怕是费力不讨好……六房向来不顶事,嫡支不行,旁枝子弟也没有出挑;七房、八房家教好,可七房子弟年纪小,八房沈流怕是舍不得儿子们不读书……剩下九房,沈琳倒是个忠厚性子,可连县试都过不去,脑子太笨了些……”   原觉得族中子弟众多,可真挨个房头论起来,宗房大老爷为难了。   即要跟在沈洲身边,做些跑腿传话的差事,那年岁不能小了。可又要没成亲定亲的,那年纪稍大些的都不行。   这个年岁,资质稍好些的都会读书。   数来数去,宗房大老爷竟然挑不出人来了。   “笨拙不怕,性子本分是好事,沈琳算一个,又在京中住过,与二房相熟的,再挑个机灵的与他互补也就够了……”族长太爷想了想,道。   宗房要避嫌,四房无人,五房如今嫡支兴旺,二房培养助力就要从剩下的房头选。   “三房……”父子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想到三房。   即便他们对三房老太爷不喜,可大家毕竟是同族,总不能看着三房真的败落下去。   前两个月沈涌与沈珠叔侄回乡后,三房正式开始分家。   最初的分家方法,是三房的产业被分作两份,一份被老太爷归于“祭产”,不可分割,由三房大房继承;另外一份分了五分,三房大老爷一份,三房大哥身为长子嫡孙,又分了一份,剩下三份,三位老爷一人一份。   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操劳了十几二十年,兄弟齐心,为三房赚下万贯家业,结果每家只分得十分之一家产,如何能服?   二老爷还在默默,二太太却不干了,联合三老爷、四老爷,求到宗房来,求族中做主。几房的子孙,更是摩擦不断,见面就恨不得问候对方祖宗,却忘了大家本是同根生。   眼见三房的火药味越来越浓,纷争越来越严重。   族长太爷无法,只好出面调解。   三房老太爷虽恨几个孙子忤逆,可对比着三房祖产的单子,也晓得这个分家方式不公。   可他偏心长孙一系惯了,也不肯答应均分家产。   在他看来,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既学会了买卖手段,即便少分些家产,以后也能赚回来;大房一系的子孙,多是读书为业,不会商贾事,正需要殷实家业供着读书。   等到沈珠他们出息了,自然不会忘记其他房头的叔叔们。   如今几位老爷先是置私产在前,后又闹分家在后,实是目光短浅,太没良心了。   他将分家的条件定的这般苛刻,未尝没有给二老爷、三老爷、四老爷一个台阶下的道理,顶好是不分家。   三位老爷在生意上精明,平素也不是笨的,这些年忍下种种不公,不过是孝顺友恭那套支撑着。如今大家撕破脸,也就没了顾忌。他们看出老太爷的手段,就也有了决断。   家,是一定要分的,可又不想便宜了长房。   事情就扯皮起来,直到长房小大哥“意外”掉到池子里,差点送命,随后长房与四房连主人带下人发生械斗,放到了四、五个。   眼看就要闹出人命来,三房老太爷才终于死心,退了一步,重新分配家产。答应将其中五成分给大老爷,剩下五成,四成均分给二老爷、四老爷,剩下一成分给三老爷。   这是他的底线,长房一系的产业不能少于五成。   三位老爷虽不情不愿,可也没法子。   三房分家,折腾了大半年,大家都已经身心俱疲。   三房老太爷偏心长孙,固然被当成老糊涂,可他们这些死活要分家的孙子,名声也落不下好。   父母早亡,祖父抚养他们兄弟四人长大,祖孙之间并非没有情分,闹到如今这样也不是他们心中所愿。   最后几位老爷点头,答应给大老爷五成家产,不过二老爷与四老爷对剩下五成家产的分配提出异议。那就是要三房均分,并不因嫡庶之分,就让三老爷吃了大亏。   这场分家之争中,二老爷因之前在京中,不在松江,台面上一直是大老爷与四老爷争斗。同胞兄弟,几成生死仇人的模样,甚至刀锋相见。   不管是沈家族人,还是其他人家,都在看三房的笑话。   觉得他们简直不配为读书人家,不仅行商贾事,兄弟争产,连礼法规矩都不讲了。   谁会想到,分家争产,分到最后,争到最后,二老爷与四老爷会主动让产?三老爷当时痛哭流涕,二老爷、四老爷想着兄弟三人几十年的奔波辛苦,却落到声名狼藉、差点净身出户的下场,也是黯然泪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