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极品驸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2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听到这里,薛绍非但不忧,反倒是笑了!

    鸿云堡?

    什么玩艺儿!

    你以为现在还是南北朝军阀割据,或是隋末遍地反王的时代吗?当年我汾‘阴’薛氏也曾有多处大军堡,其规模和实力扬名天下并载入史册足,以让我薛氏一族在‘乱’世飘摇的年代里屹立不倒。说到底,汾‘阴’薛氏曾经只是一支地方军事豪强,由此他才受到各大军事‘门’阀的强力拉拢,其中就包括李唐一支。当时汾‘阴’薛氏成功“站队”投效李唐,这才有了如今的鼎盛繁荣。

    可那是‘乱’世才有的做法。

    如今李唐建国已有数十年,天下一统万民归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曾经的壁堡豪强汾‘阴’薛氏都已经成功转型,变成了一个“礼乐流范轩冕显荣”诗书‘门’第——哪里还轮得到你们两个区区的土豪,在绥州这种地方设*堡自立王国!

    于是,徐长青不说“鸿云堡”便罢,最初薛绍也的确感觉有些蕀手。但知道了鸿云堡的事情之后,薛绍的心中便计议已定——如果你们执意与我为敌,我不端掉你们这个破堡,这个夏州都督我都不干了!

    “你先回绥州,只管安心的替武懿宗办事,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薛绍说道,“如果能够进入鸿云堡内部把他们的虚实调查一番,最好是找到一些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便是大功一件,我必不亏待。除此之外,你什么都不必管。”

    徐长青打了个寒颤,“薛都督,你是想要……动用武力?”

    “我说了,余下之事你都不必管!”薛绍冷若冰霜,“若有泄秘,罪当诛连!”

    “是、是!……下官告退,下官这就回绥州!”徐长青冷汗直流的退下了。

    薛绍手托一盏新茶独自静坐思考了将近半个时辰,蓦然将茶盏往桌几上一顿,“来人,唤薛楚‘玉’和张仁愿来见我!”

    ……

    次日,薛绍带上了吴铭、月奴、牛奔和张仁愿以及郭安和数名近卫斥侯,一行只有十余骑去往绥州。吴铭和郭安等人时常跟随薛绍左右,已经不止一天两天。队伍中唯一的新面孔的就是张仁愿。众人不难看出薛绍的用心,是想多给张仁愿一些煅炼和提高的机会。

    从薛绍随行的人员组成来看,这就像是一次普通的外出公干,或是微服‘私’访。实际上,薛绍也没有把此行的目的告诉太多的人,队伍当中也就只有张仁愿略知一二。

    两日后,薛绍一行人抵达绥州。这次倒是没有微服‘私’访,而是派人提前通报了官府。

    绥州刺史史叫吴彦章,寒‘门’出身年近半百。白铁余起事之初杀害了不少的州官县吏,吴彦章是在白铁余之‘乱’平定之后新近上任,此前他已经在其他地方做了十几年的长史和司马这一类刺史佐官。从某种意义上说,吴彦章这个寒‘门’仕子得以当上刺史完‘成’人生的一次重大飞跃,多少还是托了薛绍的福。

    因此,吴彦章对薛绍有一种天然的感‘激’之情。早前薛绍在都督府里宴请治下各州的官员,吴彦章就已经频频对薛绍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只不过薛绍早就打听到了,吴彦章这个新官上任的刺史,在绥州还没有树立什么权威。真正的实权一直被久任长史的徐长青所掌握,地方的经济命脉和最大的社会影响力,则是控制在地方豪强的手中。

    否则,武懿宗要在绥州办什么事情,也不会绕开了吴彦章而去找到徐长青。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越是小地方,人事关系往往越加错综复杂。对这一点,薛绍早有心理准备。

    得知薛绍大驾光临,吴彦章喜出望外不敢怠慢,连忙指挥人手洒扫街道整理城池,大张旗鼓的组织官员百姓到城‘门’口夹道欢迎。

    立马停在绥州城池面前,看到眼前*的欢迎场景之时,薛绍笑了。

    上面有人好做官,吴彦章现在是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薛绍的“铁竿粉丝”。

    薛绍心想,攘外必先安内,后方不宁何以用兵?此行我就打掉威胁官府权威的地方豪强并整肃刺史府的贪官污吏,扶正吴彦章让他掌握实权为我办事,岂非两全齐美?

    薛绍的入城欢迎仪式办得很隆重,除了刺史府的官员小吏和地方军府的将弁,学生文人和本地的仕绅来了不少,其中还有一批和尚道士这一类宗教界的人士。

    由于此前曾有过一段平定白铁余的功绩,绥州的百姓对薛绍的印象倒是‘挺’不错。但是更多的人是只知薛绍之名,不识薛绍其人。今日看到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