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三章 可怕的力量(续)(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再有贸易!”这第一课,便给这些来应募百姓上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纪律课必须要听号令,不然要倒霉这是灌输到他们脑海之中最朴素最鲜明的概念意识

    “都是国公爷治下百姓,分什么汉人苗人蛮子的?!若是说蛮子,我南粤军当中蛮子大把都是!主公早就有话,不论是汉是蛮,只管看你是不是遵守法度,认同华夏!”

    要么,你就是遵守法度,听候招募官吏的调遣安排要么,你就对招募官吏的话表示反对,那就是一个不听号令的下场这种两难的送命题摆在了在场的汉人和所谓的蛮子们面前,只要是脑袋里没有什么问题的,都选择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做法

    这些小风波,在各地以不同形式不同剧情上演着

    不过,在李守汉雄厚的物质基础面前,道路修建工程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起初老夫看到每里国道的造价要在一百五十块银元左右,着实将老夫吓了一大跳这不是在修路啊!这分明是在用银子铺地啊!虽然说这里面包含了民夫的口粮工价银子,但也是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个数目我两粤之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国道数目粗粗算了一下也有万余里路!何况,还有沿途所经江河,要设立渡口,水势平缓之地还要搭建浮桥”

    “当日在广西,学生初见时也是和大人的看法一般无二但是,当学生看到了钦州、廉州等处海港上那昼夜不停搬运的粮米,一船船运来的油盐布匹时,学生一颗心便放回到了肚子里广西之地,苗瑶之民与汉人杂处一方此辈不在意金银,只在意米粮盐布等物有了这些物事,学生便可以确保此辈不生乱,甚至是欢喜万分的去修路工地在他们看来,拿了工钱,哪怕是白花花的银元和黄澄澄的上好通宝,也不如那些厚实漂亮的花布棉布,不如一罐晶莹如雪的精盐来得实在他们拿了银子,也是要和汉人商贾换这些东西,索性不如直接从官家手里领,免得让那些无良商人从中扒皮谋利”

    筑路工地上的景象,便如姜一泓和黄锡衮所慨叹的一样,充足的物资保障,月底足额发放的工钱,管饱吃的伙食,让筑路民夫成了一个颇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而且,根据南粤军多年来在各地组织类似工程的经验,在发放工钱时,往往会让工人有这样的而选择:“你是一个大工,又有六个加班工作日按照法规,这个月可以领三块半银元的工钱算上夜班津贴恩赏,一共可以领四块银元你是要银元,还是要购物券?拿着购物券可以到工地附设的购物点去换市面上值六块银元的商品什么上好的农具,花布、棉布,油盐,粮米,还有针头线脑,胭脂花粉的,五花八门的,多得很!”

    在摆在眼前实打实的好东西面前,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将自己的工钱换成了这实实在在的货品,本来嘛!大家出来卖力气干活不就是为了有钱买这些东西吗?如今不但不用同那些小商贩勾心斗角的去讨价还价,忍受他们的黑心盘剥国公爷还多赏给咱们东西!

    那些苗民、壮民寨子里出来的民夫,看着往日里一只鸡才能换来一根针,如今却像是米缸里的米粒一样随意摆在那里大捆大捆的整匹花布棉布,散发着温暖宜人的气息

    “大小针一套的话,奉送顶针一枚,五色彩线各一团,只要二十个通宝”

    “一匹上等厚实棉布,半个银元就够了!”

    “锄头、镐头、犁杖、斧子,家里常用的工具来上一套,也只要一个银元!”

    每一个散布在旷野之中的筑路营地都成了一个向外辐射的热土不仅仅是筑路民工们士气高昂的干得热火朝天,便是左近的乡民也从中得到了好处他们种的菜,养的鱼,喂得鸡鸭,果园里的各色水果,都成了工地上需要的东西当然,他们也没有别的要求,“不用给我们银元和通宝了,给我们购物券就可以了!我们也想买点东西回家用!”

    这一来一往之间,表面上李守汉花了至少每里道路一百五十块银元的造价银子可是,大批的南中工业制成品,变成了商品冲抵了造价大量的稻谷从仓库里运出来被加工成了米粮,变成了民夫们的口粮这里面的成本,利润,影响,收益,究竟是多少,恐怕只有公事房的那些账本里罗列的数字能够说得清楚

    作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官员,姜一泓和黄锡衮也是一时人杰他们也只是看到了这项大工程所到之处,非但没有扰民之举,反而是地方上迅速的变得安定起来,经济民生迅速恢复(开玩笑,大批的生活物资和资金流入,又有大量的物资需求,地方经济不好恢复那才叫有鬼呢!)

    “大人,学生当日也跟随二公子奔走于各处施工营地,也算是小有心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