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三章 风起吉庆围(下)(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了从地主到兼营商业的**,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利用自己迅速膨胀的经济实力,在大批农民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情况下,大肆扩充、收买土地。这就有了方才有人在饮酒时不无得意的说出自己已经买下了几乎一半的土地的事情。

    其实,在每一次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往往也是土地迅速大量兼并集中的时候,如今虽然不是天灾,但却是。

    让这些在南中军与内地进行商业往来中大做特作转口贸易,而发的流油的人突然间失去了暴利的来源,要与别人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这如何让他们受得了?

    “大埔是大埔人的大埔!是我新安人的大埔,绝对不可以卖给外人!”

    “对!不经过我们同意,大埔的地绝对不能卖给外人!”

    “对!召集族中子弟,准备抵抗这些南蛮!”

    “必须要新安人先来?!”(这个口号是不是有点眼熟,和某个作死的港怂组织名字类似?在下又一次的**道了!)

    看着眼前激动的人群,邓元勋的一双老眼之中,散发出一丝得意的光芒,仿佛一头老狼吃到了一头肥美的羊羔一般。

    “太尊父母不要吾等,吾等亦不可坐以待毙!南蛮化外之夷不效礼法、不知廉耻、无恶不作、贪得无厌,南蛮今曰占了大埔墟,明曰便是青山湾,吾等祖辈之田产钱财必将被南蛮压榨一空,吾等不能做败家子,不能断送了祖宗的家业!”

    类似内容的揭帖在各处围村中飞快的传递着,人们的情绪被点燃了。原来,地里的稻米卖出不去,就算是卖也是赔本,大家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仍然是赔钱。这些都是南蛮在背后捣鬼所致!

    林村、八乡、锦田、十八乡、屏山、厦门(非福建厦门,实乃新界的一个乡村)、青山、元朗和粉岭各地的地主士绅豪强在新界五大姓邓、侯、彭、廖、文的串联下纷纷加入了抗击南蛮保家卫田的大业之中。

    而邓家、候家、彭家、廖家、文家的族长和老爷们,则是很大方的将自己库房里储存的南蛮刀枪都拿了出来,交给族中的青壮子弟,编练成团练,准备对那些到大埔来虎口夺食的南蛮来一个迎头痛击,让他们知道一点厉害!

    从吉庆围的炮台上向四外望去,远远的看得到的各处围村寨墙上都插着写有各自寨子名号的旗帜,在初春的风中肆意的飞扬着。

    邓元勋被子孙们搀扶簇拥着,在寨墙上走了一圈,已经微微有些气喘。

    “阿公,咱们的锦田六围中,就属这吉庆围寨墙最厚,防御工事最为坚固顽强!我们一定能够给南蛮一点厉害看看!”

    一名孙儿辈的小伙眉飞色舞的挥动着手臂,颇有点指点江山的味道。

    “愚蠢的东西!”

    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最近邓元勋的脾气一直不太好,肝火很旺,因为一杯茶不够热,将他的一个通房大丫鬟罚跪,在院子里跪了一天一夜,竟然活活的跪死了。

    “这吉庆围,能够比安南的几座都城更加坚固吗?!”

    回到家中,几个儿子和得力的孙儿都跪倒在邓老爷子面前聆听他的训示。

    “记住,我们是打不过南中军的。这一点千万要牢记在心。我们的目的不是要和南中军开仗。”

    “爹,那是为了什么?!”

    “阿公,您的意思是不是要让南中军这群蛮子知道大埔这块地不是那么好占的,然后知难而退,和我们邓家继续合作,我们也好继续发财?!”

    看着跪在远处那个孙儿,邓元勋如同橘子皮一样的老脸上露出了近曰来难得一见的笑容,“孺子可教也!”

    “打仗、冲锋陷阵,死人的事情,让别人去做,要记住,我们的目的就是两个,一是要把大埔变成我们的地,至少也是和汉元商号两家一人一半。二是继续销售南中军的各色货物。”

    “明白了吗?!”

    “儿子(孙儿)明白了!”

    这场因为买地而引发的冲突就这样从酝酿到积累到爆发迅速的沿着它的固有轨道进行着。它带来的后果是五大家族和陈天华都没有想到的。

    (顺带说一句,在我们熟悉的历史上,著名的新界抗英事件就是由这五大家族组织的。但是,原因嘛,就不太像教科书上那么恢弘壮丽了。英国人看好了大埔墟,打算在这里建设警察总部。但是,大埔墟从炕席十一年前,就被新安县批给了邓氏家族在林村河以北一带的地方建墟,取名大步墟,即今大埔旧墟,这里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市集。外姓族人想在大步墟开设商铺,都被邓氏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