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五章 奇货可居光海君(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物。”林文丙一本正经的回答。

    事后证明,往黑龙江流域的贸易,带来的利润都不能用惊人二字来形容了。

    守汉看着隆盛行送上来的财务报表,大声高喊,“老子有钱了!”

    林文丙的这三船皮毛、人参、生金等物,在南北二京被隆盛行悄无声息的处理掉了,为南中军和李守汉换回了一个庞大的数字。

    数字是多少?别人不知道,不过,从很多现象可以推测。

    林文丙船队回到顺化时,李守汉亲自到码头去接。这个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回来之后不久,几条巨大的舰船便开始建造。

    当秋风吹起时,往苦夷岛和庙街、黑龙江等处贸易的船队,规模和人数扩大了数倍不止。

    从此,在黑龙江乃至更加遥远的北方进行的皮毛贸易,成为了隆盛行的一大支柱产业。守汉特别下令,这笔收入中有三成是用来进行水师建造军舰使用!

    由此可以推测出这笔贸易的利润如何巨大了。

    “要是换个时代,用这样的货物去换如此珍贵的皮毛。只怕是会被以诈骗罪立刻逮捕的!”在巡视隆盛行往黑龙江贸易的货物时,守汉发自肺腑的拿着一口铁锅感慨着。

    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一行人感叹了一番,正欲讨论如何攻取耽罗岛,有水师官兵来报。

    “统领大人,岛上有济州牧领着大静及旌义二县县令前来。”玄武营的一名哨官向徐还山禀报了这一最新情况。

    “他来此作甚?”

    “他领着岛上的两个县令,牵着猪羊,担着酒肉,声称是劳军前来!”

    “难道说?”室内原本心怀鬼胎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忽然李沛霆、林文丙等人脸上诡秘的一笑。

    “这群朝鲜官吏。只怕是将我们当做来援的内地官军了!”

    果然,当耽罗岛上的几位当地官吏带着属下登上马罗岛后,见到那些身着红色胖袄,顶盔贯甲各执刀枪火铳的南中军士兵时,不由得眼中含泪,口中喃喃自语不止。

    “下国小邦官员见过父母之邦大人!”

    一时间竟然忘记了如何请教徐还山等人的官衔,济州牧只得胡乱的称呼着眼前的这位天朝将军和他身边的属员官吏。

    “不知大人统领虎贲之师前来下国小邦救援于危难之中。迎接来迟,望乞赎罪!”

    有着壬辰倭乱的经验,在不久前黄太吉组织十二万建奴攻入朝鲜时,朝鲜从王室到民间对明朝一直怀着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国家灭亡也不对满洲人投降。“唯望父母邦之来救矣”。“壬辰之役,微天朝则不能复国。至今君臣上下,相保而不为鱼者,其谁之力也?今虽不幸而大祸迫至,犹当有陨而无二也。不然,将何以有辞于天下后世乎?”

    宁愿灭亡也不愿背离华夏。重要的理由还有无法面对“天下后世”。这一切的动机背后是巨大的伦理决择与价值判断。朝鲜“宁获过于大国(指满清),不忍负皇明”(《仁祖实录》十五年正月辛亥)。而在战败被迫投降之后。即使是“身在满营心在汉”,朝鲜国王仍在自身心理的道德自律感上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感。“正月朔乙丑,上于宫庭设位西向中原哭拜,为皇明也。”

    这是多年来,朝鲜视中国如父母的观念深入人心缘故。不过,中国也是对朝鲜有着存亡续绝的大恩大义,征朝鲜之役,耗费军饷数百万,折损将士十余万,却对朝鲜无一尺一寸的要求。所以,自明灭亡之后数百年,朝鲜一直在国内使用崇祯年号,这个年号应该是使用时间最久的哦,前后长达数百年。

    只可惜,时移世易,看看如今的朝鲜半岛,一个儿子说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另一个儿子说,这里是我的,那里是我的。

    扯远了,回到现在的镜头里吧!

    崇祯听闻清兵入侵朝鲜,藩属国有倾覆之危险,急命山东总兵陈洪范调各镇舟师赴援。如今,各个属国之中,暹罗、缅甸、安南、南掌等国都已久不入贡,其结局满朝文武都清楚的很,但是碍于那些银元粳米的面子上,不好戳破。朝鲜一旦有失,堂堂的大明朝可就没有拿得出手的藩属了。

    但是,当陈洪范官兵出海之际,而山东巡抚颜继祖奏属国失守、江华已破、朝鲜已降。为此,崇祯以继祖不能协图匡救,下诏切责。

    不过,这些大明国内的事情,是眼前这些孤悬海中的耽罗岛上官吏所无法知晓的。

    也正是因为孤悬海中,相比较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上的国土,耽罗岛反倒没有遭受到太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