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一章 大手笔(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发生着颤抖。

    “本官既然执掌一方,便要考虑这两广的长治久安。本官决定,利用冬闲时节,组织人力修建道路!以省城为中心,先行修建从省城到宝安县的海边,之后是从省城往潮州、省城往广西、省城往肇庆、省城往雷州的各条道路!”

    看着舆图上那纵横交错的数条道路,广东的各级官员都颇为兴奋。

    历来这修桥铺路之事,都是官员的主要政绩,可以树碑立传不说,而且,自己的腰包也可以再鼓上些。

    但是,短暂的兴奋之后,几个颇为现实的问题被姜一洪提了出来。

    “大人。这修路之事,固然是千秋功业,福泽万民之举,可是,属下以为,此时似乎不宜进行此项事宜。一来,两广各处匪患猖獗,便以本省为例,乱贼、联庄、溃兵、山贼,处处皆是。还不算那些结寨自保的团练,广西则是更加猖獗,各处土司、土官纷纷作乱,兵戈扰攘。此时修筑道路,此一不妥。”

    “嗯,乱贼未平,不宜修路。姜大人说下去。”

    “这二来,广东广西被兵火所困,钱粮赋税收缴不易。广东在这珠江流域还好些,到粤北等处。便是苦不堪言。府库空虚。钱粮不济,如何修筑道路?此二不妥。”

    “若是为了修筑道路而加派田赋,只怕各处民变更如火上浇油一般,一旦形成燎原之势。恐怕我等不好向天子交代!”

    “姜大人果然是老成谋国之人!这也就是本官为什么要先行修筑省城至宝安县海边的道路之缘由!

    守汉先是好生的夸赞了姜一洪一番。之后站起身来。用手指点着宝安县到省城广州的道路。

    “列位同僚,请看。我南中军在港岛有码头,有库房。大批的钱粮可以自南中海运至港岛。然后有小船接驳至大埔墟,之后便可以由陆路运抵各处城镇。若是道路修通,这便可以将大批的钱粮源源不断的运抵省城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各位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却原来如此!原来大家只要拿出府库里的钱粮来垫支一下,完成这条道路修建之后,可以堆山填海的银子粮食便会从海上源源不断的运过来,大家的腰包和功绩更是随风而涨,这买卖,划得来!

    “与其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守汉缓缓的朝着在座的广东官员灌输着自己的看法。

    如今各处破产的农民成为游民、饥民、流民,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下一步就会变成暴民。而修路这样技术含量低,对于劳动力数量又要求很高的事情,便会将数十万民夫救济一番,而这些民夫后面,则是数十万个家庭得到了稳定的收入,有了衣食来源,鬼才会去造反。

    听完了守汉这份高论,张镜心总督不由得缓缓点头,这样的举动,既将有可能造反的人稳定住了,又修建了通衢大道,成为了自己的千秋功业,可以让子孙世世代代的传颂。

    这位李大人,果然是有一手的!同样是要花钱粮,人家这钱粮花得一笔钱粮花出去,可以收到好几处效果!

    马如锦副将有些嫉妒的暗自揣测。

    但是,这是他们看到的,他们没有看到的,还有不少。

    香港到广州的道路修建起来,要消耗大量的烧灰和粮食、铁制的工具等物,这样对于南中的农产品和冶炼业、制造业而言都是件好事。

    这条道路修通了,大量的南中货物便可以沿着这条道路向周围的墟镇扩散,而不仅仅是像以往一样,只能沿着珠江缓缓的向内地扩散。做到真正的产品下乡。

    这只是从商品经济角度来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将大量的珠三角地区多余人口有意识的向外转移,缓解南中的劳动力紧张局面,进一步达到改变南中人口结构的效果。

    而另外的几条道路,其目的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如从广州到宝安这条如此急迫罢了。

    莫说是这些道路修建完成连接成网,便是一旦正式开工,在哪里开工,南中军的手便深入到了哪里。随着道路的延伸,南中出产的各类商品,便会如同潮水一样涌向各处穷乡僻壤。而同样的,这里的居民在自己的劳动产品无法抵御蜂拥而至的南中商品时,除了等死之外,便只能选择与南中军融为一体,成为这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道路修筑期间,也是大量的劳动力被组织起来接受编制、接受纪律约束灌输最好的机会,可以这样说,这些道路的施工工地便是南中军预备队的最大训练场。

    而眼下在广州附近的四个旅的兵力足可以在任何一个方向扑灭任何一支起来造反作乱的队伍。至于说在广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