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零二章 各方选择(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讨论着这次剿匪、招抚是真刀真枪的呢,还是像以往一样,借着剿匪而搜刮大家一笔捐税,被路过的兵马洗劫一番之后盗匪依旧?

    不过,随着告示的四处张贴,也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几天之内,各地宣布归附,接受南中军点验、招抚的各种武装络绎不绝。大多都是之前与陈天华有着联系,或者干脆就是南中军派在广东各地的部队。

    但是这样的结果,已经令各方大为震惊了。

    不过,官员们在慨叹南中军和大将军威名的时候,也有很多势力还在等待观望之中。

    “大佬!各处的杆子、大天二已经有二三成到附近的南中军驻地报到,准备接受点验和招抚了!我们该怎么办?”

    潮州府大埔县三河坝,(这个地名是不是也很眼熟?没错,就是那个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的三河坝。)这里地处韩江、汀江、梅潭河三条江河交汇处的水路码头。城中,一户大户人家的宅院门前矗立着两杆大旗,白底黑字的绣着十个大字,“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头进院子的大厅之上,二三十个七长八短的汉子将大堂喧嚣扰攘的如同庙会、集市一般。

    这些汉子,大多是当初跟着吴六奇一道起事的结拜兄弟,很多和他一样,都是当年被裁撤的驿卒。(咦!明朝初年的和尚牛人多,比如黑衣宰相姚广孝是和尚,怎么到了明末,驿卒这个往来奔走于各处山川之间的行业里,却也聚集了如此多的牛人?不仅是李自成是,连我大清的挂印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某部著名小说里的天地会红旗香主的吴六奇也是驿卒?)

    如今吴六奇不是当初那个寄食于寺庙的失业驿卒了。自从两广乱起,他便以保境安民为口号,先是办团练,之后更是大举出击,先后消灭了数股号称义军的武装。控制了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大小数十个州县,据地拥兵,按亩抽饷。“寓兵于农,设团练以训习乡众,地方晏然”,设立保甲制度,将组织自卫兵力与保甲制度相互渗透。按照村寨大小分别设立练长,大村有一哨兵力,小村则是二三个村设立一哨。以十个或是二十个村设立一营,设立统领管理这些兵力和村寨。

    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军事组织与基层行政组织结合的情形。

    依靠这样的组织,吴六奇不断的组织团练进行训练,扩充实力,增加装备,对于需要添置器械旗号所需的经费,和曰常的消耗、军饷等,除了按照田赋清册征收之外,更多的是向士绅们进行劝募。形成了以同乡、同村、同族为基础纽带的民团武装力量。

    陈殿桂、廖昙、吴汉、吴标、戴晃、邹瑞、王金、蔡元等人则是这支武装力量的骨干将领。

    靠着这支武装,吴六奇先后打垮了天地会的雏形组织、自福建诏安二都九甲起事到潮州一带进行滋扰的“九甲贼”、“老万贼”,(诶?好像有点不太科学的事情,怎么天地会的红旗香主同天地会的早期组织打得头破血流?),歼灭了张文斌、叶阿婆、黄海如和刘公显等义军。屯兵意溪,驻留隍、三河,将控制的地盘延伸到粤东、福建的几十个州县,令旗之下,怕不是有百余万户?

    而上述的那些骨干,则是分驻各地的带兵将领,俨然是吴六奇这个读力王国之中的又一个小小的土皇帝。

    “翠环,你打算说什么?”

    坐在正中交椅上的吴六奇,静静的听方才说话的人杨贞将话讲完。

    杨贞号翠环,砂田人。读过些私塾,略识些字,懂得用兵,作战勇猛彪悍。盘踞澄海的黄海如部围攻潮州,杨贞跟随吴六奇率领部队前去征讨,激战于笔架山。后又对叶阿婆、刘公显两部作战中屡立战功。

    “大佬,我们怎么办?是接受南中军的招抚还是不理他?”

    “大佬!不理他!我们有七八万人,而南中军眼下就算是把各处受招抚的人马都算上,不过三万有余,我们收编他还差不多!”

    说这话的是是杨贞的砂田同乡陈奇龙,在吴六奇军中素有精于谋略之名。

    “这话不妥!”

    统领吴六奇所部亲军精锐的标将王金开口评论陈奇龙的论调。

    “不错,眼下在省城附近的南中军是只有四个旅大约近两万人,算上新近招抚入营的也不过三万余人。但是,这三万多人俱都是同廖家兄弟一样的武力,足可以匹敌三十万人!莫要忘了,廖冬至的二万多人也只编成了一个旅!也是选拔精锐而成!而且,都是广东本地战士,最为骁勇!”

    王金,建桥人,替吴六奇掌管精锐亲军。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