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北风云(下)(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来,蒙古兵折损近千人,清军折损二百余人,被斩首百余级,缴获甲胄数百领,卢象升向朝廷上表奏捷,并将所获之甲胄财货,依照事前所说,分赏给有功将士。

    诸军各部见清兵亦不过如此,一时间士气大涨,纷纷摩拳擦掌,准备杀敌斩首立功。

    塞外的清兵见宣大军兵马气势如虹而来,准备与清兵、蒙古各部决战,连忙逃遁。此后卢象升驻兵阳和,塞外清兵见宣大防卫严密,虽然境内积聚粮草甚多,也只得无奈放弃。

    “无妨!让这群尼堪替咱们种着麦子,等到秋后咱们再来取便是!”

    一个牛录章京如此安慰部下勇士。

    “那卢象升麾下的宣大军中,南蛮器械盔甲不过三成,已然是如此精悍能战,若是关宁军这般装备素称精良敢战之军,又当如何?”

    “我军入关。要么是走宣大入口,要么是从蓟辽入口,此两处之军若是都有宣大军之战力,我军伤亡势必惨重,这对入关后洗荡州县不利啊!”

    代善继续摆出了一副忧心忡忡的姿态,来分析敌军的实力变化,言语中毫不掩饰的流露出了对九边各镇装备改善的担忧。

    “礼亲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一旁的范文程等了许久,终于在代善说的有些口渴之际。寻觅到了一个空子。出言讥讽。

    “那宣大军,这几年虽然坚甲利兵号称精锐,且各处屯堡开荒种田,卢象升向朝廷奏报号称积粟多达数十万石。可供宣大军需。然宣大三镇上下。依旧是盗卖军器克扣粮饷。别的不说,单是蓟镇、山海镇、玉田镇、宁远镇、宣府镇、大同镇他们所购买之军器盔甲火药,又有多少进了我们的库房。成了我们的装备?”

    范文程这话,顿时引起了在场众人得意的哄笑声。

    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各镇兵马纷纷用关防公文向守汉在北京朝阳门内的隆盛行购买铠甲军器大小佛郎机和火药等物,然后,转身加价卖给行走各地的山西商人作为“防身”之用。

    而这些用于防身的利器,不久之后便成为了山西各大商号出售给清军各部的热门拳头商品,供不应求有价无市。

    只有卢象升本人的督标营和直属部队天雄军好一些,购买的军器铠甲能够绝大多数用于装备部队,而不是转手牟利。

    “卢象升虽然素来敢战,且所部颇有战力,然,我大清皇帝陛下洪福齐天得上天眷顾。此时,卢象升应该已经在回乡丁忧的路上,此人一走,宣大军便不足虑!”

    崇祯十一年五月,卢象升惊闻自己父亲在回宜兴老家路上病故,他悲痛不己,连上十道奏疏,恳请崇祯皇帝准许他回家奔丧,为亡父守孝三年。

    见代善的老脸红一阵白一阵,变幻色彩不停,黄台吉心中大乐,用小刀割了一块肥肥的猪肉,在侍卫用酱油、香油、细盐、香料以及不少调味品混合而成的佐料上略微蘸了蘸,放在嘴里嚼着,肥美多汁的肉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就冲李兄弟送来的这些好东西,也得进关抢一把!”

    一面咀嚼着,一面他的脑海中闪过这样的念头。

    那边,礼亲王代善懒得与范文程这个奴才争辩,转而抛出了另外一个不适合入关的理由。

    “陛下,明军虽然不堪一击,不过是一群输送盔甲刀剑粮草与我的苦力,然以奴才愚见,尚有一事,不可不虑!”

    代善抛出了一个令在场众人都为之色变的王牌。

    “明国境内,疫病流行,往往有一城死绝,一地无人,千里白骨之说。我大清军马,大多是些生身,不曾出过痘,如何能够抵御着疫病?便是如当年林丹汗之高贵人物,亦无法抵御此病,我军若入关,恰逢此病流传,又该如何是好?”

    代善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立刻变得鸦雀无声。

    林丹汗虽然败亡已久,不要说部众连几个老婆都被黄台吉兄弟和几个大臣瓜分,但是毕竟是当年蒙古各部的共主,黄金家族的最后一根血脉。曾经号称四十万蒙古各部之主的林丹,在草原上筑起了瓦察尔图察汉城(又称:白城,今内蒙古赤峰),以此地作为整个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在直接控制着内喀尔喀巴林、扎鲁特、巴岳特、乌齐叶特、弘吉剌等五部的同时,也遥控蒙古其他部落。势力之雄厚,声势之浩大,令明朝和当时的辽东反贼们都不敢小觑。

    在黄台吉父子军事、政治、婚姻、挖墙脚等各种手段的组合拳打击下,再加上这位可爱的林丹汗一系列昏招的帮助下,煊赫一时的漠南蒙古终于败落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