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二十一章 北方!北方!(四)(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吉下旨任命为镶红旗旗主王爷后,他的实力无形之中削减了一半。但是,黄太吉犹嫌不足。

    “朕命你督办此事。铁料不足,便命人多设洪炉冶炼,矿石不足,便命人入山开采。一应所需钱粮,朕不吝拨给。但你务必要将此事给朕办得妥妥帖帖!”

    实力大不如前的代善,在黄太吉眼中便是落魄的凤凰,说话也不如之前那般客气,完全是呵斥奴才的腔调。

    “皇上!奴才有事启奏!”本着能够给代善添堵就绝对不会放过这样机会的出发点,多尔衮出班跪倒在黄太吉的御座前。

    “奴才曾经听闻,南蛮在南中有秘法,一炉可以出数万斤钢铁,所以南蛮军兵军器精于天下。山西商人也曾说过,其地钢铁之多,超于人之想象。”

    “以奴才愚见,不如让礼亲王与山西商人接洽一二。令此辈想法弄来南蛮冶铁秘技,这样,我大清便不虑缺少钢铁。”

    南蛮!又是南蛮!

    似乎南蛮那里永远都有着奇迹在不断的发生,从那海一样的粮米、油盐,到精良坚固的盔甲刀枪,一亩土地可以出产数千斤牧草的种子,而如今又有了一炉子可以出产数万斤钢铁的秘法,这些南蛮,他们的头脑是和那些在宁远、锦州的家伙一样的吗?

    豪格、济尔哈郎等人开始有些对那遥远的土地开始向往了。

    “南蛮,又是南蛮!”

    黄太吉开始在口中喃喃自语了。

    这几年。他直接或者间接的从南中也获得了不少物资。有些是军国大计所必须的物资,比如说粮食、兵器、钢铁,布匹,也有不少是各级官员、贵族们需要的香料、瓷器、丝绸等物。更通过用皮毛等辽东特产的贸易从郑芝龙手中获得了数十万石粮米。让他将春荒顺利的度过。

    但是。如果要是打算从南蛮那里直接采办铁料军器。就算是神通广大,贪财轻义的李沛霆,只怕也无法做到。还是只能依靠那些山西人。

    想到了李沛霆,黄太吉不由得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今天上朝穿的这件龙袍,这还是不久前李沛霆到盛京交割一批布匹精盐等物时,送给他的。

    其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细,龙袍上使用的金丝银线之丰富,各种装饰使用的珍珠宝石等物令人眼花缭乱。

    “区区之数,便算是小弟奉送给八哥的!”当黄太吉命人要付钱给李沛霆的时候,这位二少爷却是婉言拒绝了。不但谢绝了黄太吉的龙袍钱,还命手下人又取出了数百匹上等丝绸交给在酒宴上作为皇后出席的哲哲,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我孝庄”的姑姑,“请皇嫂笑纳,给宫中众人制些袍服。”

    “唉!只可惜此人只能为我大清弄来些布匹丝绸砂糖香料精盐等物,朕所急需的粮米、铁料、兵器、火药等物,他却爱莫能助!”想到李沛霆,黄太吉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通过购买能够弄到的铁料数目有限,想要扩大火器的规模,便不能依赖纯粹的进口。这些年,大清国内开采的铁料全部投入到火炮鸟铳的打制中去,连往年从明国抢掠而来、通过山西商人走私而来的铁料也用光了。想要扩大火器部队的规模实在是为难。

    而且使用火器,还与使用刀箭不同,火器战果惊人,但是消耗同样巨大。不类刀箭可以反复使用,往往一发炮弹打出去,除非了获得了全胜,否则这十余斤铁料便报销了。眼下锦州等处一打仗,库存的火药与炮子消耗更是巨大。

    看来除加快走私及从朝鲜国搜刮步伐,还得再行在自己境内想办法,多多开采铁料才是。

    “范先生,拟一道圣旨给朝鲜王。朕为了伐明大计,要他国中务必于明年元旦前献上生铁二十万斤,铜铅各十万斤,粳米五万石。”

    “另外,朕听闻他朝鲜国咸境北道茂山郡内,境内多铁矿,朕意请朝鲜王将此处让予我大清。”

    茂山多铁的事情,也是李沛霆在酒席宴上无意中说起,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太吉如今要立足于自己动手解决钢铁问题,这铁料来源自然是十分重要的。

    辽东本来就不缺少铁矿,这点在老奴起兵作乱之前他们就知道,在金州、复州、盖州等地都有铁矿矿苗,而且也多有开采。

    但是那个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对于铁料的需求竟然到了如此巨大的地步。

    对于满清来说,朝鲜完全就是予取予求。缺少粮食了,命朝鲜献上大米,缺少铜铅了,命朝鲜献上铜铅,缺少纸张了,命朝鲜献上。如今缺少铁料了,更是要让朝鲜连同矿山一道献上。而且,少不得还要让朝鲜献上无数矿工。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