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零三章 钱串子李守汉(上)(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他提出什么方略,一律拿到朝堂之上供群臣公议。”

    这样一来,那些视钱如命的文武大臣朝廷勋贵们,势必会视李守汉如洪水猛兽一般,敬鬼神而远之,谈什么与其结党为奸?

    王承恩是多次与李守汉打交道的,也曾经去过守汉的老巢顺化多次,对于南粤军的钱粮筹措算得上有所了解,他很清楚,只要李守汉将他在南中所推行的钱粮制度拿到朝堂上供群臣廷议,他就立刻变成了朝野上下的公敌。

    “不过,宁远伯治下,虽然内地商人颇有微词,声称税赋颇重,倒是却是也有值得借鉴的制度。”

    王承恩递给崇祯一杯热茶,几口热茶下去,让崇祯在这十月里的天气里感到了一丝温暖。

    “奴婢也是到过南中的人,虽然是走马观花,倒也看到了一些东西。别的姑且不说,最让奴婢感触的便是南中的几项钱粮制度。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整个宁远伯治下便无不缴纳钱粮赋税,不承担官家徭役之人。便是宁远伯自家,也是要缴纳税银到府库之中。”

    “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大家都要交税,那么民心便无不可。且又有统一累进税之制度,若是家中田地等项到了一定的数额,所需缴纳的田赋税收便要增加,如此一来,各大家族便要行分家之术。以逃避税赋。却不曾想到。此举正是宁远伯的阳谋之一。”

    “阳谋?大伴,这如何解释?”

    “皇爷,官场之中有句话唤作为政不得罪巨室。讲得便是地方官在行政之时要与各大名门望族勾兑好,否则便是一句话也行不通。所谓政令难出衙门便是。可是宁远伯推行统一累进税制度便是将道路丢给你。让你自己选。是各堂各房分家另过。还是大家绑在一起多缴税?缴税交的多,他的府库充盈,你如果为了逃避税收而分家另过。那便是掉进了他的另一个圈套之中,几年、十几年下来治下便无巨室矣!所以宁远伯才能在治下做到如臂使指得心应手。”

    。。。。。。

    “陛下,以臣之驽钝愚见,我大明如今所患,非是辽东建奴与内地流寇。”

    奉诏前来的李守汉,谢过崇祯赏赐的座位坐下来之后,朗声将自己的答案见解向皇帝崇祯禀告。

    “嗯,以爱卿所见,所患在何处?”

    李守汉沉吟了一下,然后对崇祯说:“陛下,其实辽东反贼和李闯王、八大王、曹操等辈都不足为惧。辽东不过方圆数百里之地,地广人稀,兼之努尔哈赤横征暴敛,剃发易服,辽东百姓民怨沸腾,加之为了维持其八旗战力,不断的向外扩张,征蒙古、征朝鲜,耗费巨大,破坏极大,原本不堪一击。若不是这些年奸臣误事,国库空虚,皇太极安能战至今日?”

    偷眼抬头看了一眼崇祯,见崇祯听得入神,便是在一旁伺候的王承恩也是一副全神贯注的神情,见守汉的目光飘了过来,王承恩便用鼓励的眼神回应,示意他继续。

    “流贼虽众,动辄便以数十万威吓恫吓,然以臣观之,流贼各股伙之中除了少数老贼敢战士,皆为裹挟而来求活命之良民,若朝廷能拿出粮草赈济,则不战即溃。至于阿巴泰等建奴,更是跳梁小丑,若有陛下旨意,微臣别遣一军,数日即可破敌。”

    “聚人曰财。今日之要务,无论是剿灭辽东叛乱,亦或是平定关内流寇,所在之事第一是钱,第二是钱,第三,还是钱。有钱则四方豪杰万里而来,有钱则有坚甲利兵。而取财之道,无非开源节流。所谓开源,有两策,一曰官绅一体纳粮二五减租,一曰开设海关。大明初建之时,四海闲田极多,小民多自耕,鲜有田连阡陌之豪户。太祖虽应许举人不纳粮,然其根由,是读书者说,官员不足,鼓励上进而。今开科取士,人只嫌太多,不忧太少,当年之虑已无必要。而如今之势,闲田无己,而纳税之人更少。各地不纳赋税之田,已占据大半也。”

    “如此国库何以充足?何况豪户增多,钱粮势力必大,好一点侵吞田亩,差一点则举兵反叛,无论辽东之努尔哈赤,还是水西奢安,究其根本,无非边疆豪户也。故臣建议,祖宗之法为治国,陛下之法也当为治国。臣之辖区已经率先实行一体纳粮,为天下表率,陛下应当将臣之举措推行天下。今臣来京,已带来初步可行之计划,后续臣将会先将河静臣辖区之税负解送京师,以阻奸臣之口。陛下可先直隶,后江北,依次推行,若能如此,则大明繁荣指日可待。”

    接着守汉又很具体的向崇祯介绍了这两个办法的详细内容和意义,官绅纳粮则国库充盈,二五减租则小民乐业。而海关的收入则是主要用于军费和宫中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