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战之前(三)(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重车马不断,用木栅围起来的市场里,众多商人搭起来了一个个巨大的帐篷,南腔北调的各样口音交汇,热闹非凡,有若一个个集市。

    “孩子他爹,你走快点!要不然东西不就没了?!”

    “死鬼!还在那里吃饱了挺尸?!马上要过年了!我和几个小鬼的过年衣服料子还不曾有着落,要是买不到合适的,仔细你的皮!”

    “老爷,我听说南中出珍珠和宝石,我想要一套好首饰。”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特别是商人,逐利乃是他们天性,在隆盛行的市场外,更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外围市场。

    市场主要是由那些非南中体系的商人所组成,晋商、徽商、浙商都有。因为之前李华梅这里不曾开放商人到来,又有水师在附近巡哨,给养大批的从各处海运起来,让这些商人们干瞪眼却没有办法。如今大小姐开了天恩,允许进来贸易,虽说自家的货品未必能够争竞得过南中商人。不过拾遗补缺捡个漏也是好的。

    集市人群中,还有许多当地军户,主要是受战火波及的附近诸多屯堡军户们。

    因为大军在这里与建奴两白旗大战连场。后方倒是十分的平静。那些逃走的军户们,见状便又陆续回到老家。毕竟这里人地相宜,情况熟悉,谋生倒是容易些。

    看到商机后,他们也趁机前来贩卖他们各样土特产,每次都被收购一空。若带来些新鲜肉食大白菜之类,更受欢迎,各种海产品,什么干海带的。也一样受到欢迎。这些人到此除了将手中的货物卖出去,更是打算遇到熟识的人或是好言相求,或是跟着混进去,也把自己手中的银钱变成粮米布匹油盐才好!

    刚才咱们说过,辽东这个地方,因为战争频繁,加上银多粮少。所以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比起江南的苏松太来也不遑多让。如今有一个可以随便购买便宜商品的机会在眼前,如何不令人眼馋心动?

    在赛过春运的人群之中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市场门口,验看了竹筹腰牌之后。把门的近卫旅士兵将军官士兵和家眷们放了进去。

    一进去,军官们倒还好些,几乎所有的眷属们和士兵们都从内心发出了一声惊叹。“哇!”

    一排排用帐篷搭建起来的卖场里,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从总兵妇人到普通营兵的老婆需要的东西这里都可以看得到。除了便宜的不像话的上好白粳米(五两银子一石)、白雪般的精盐、白雪般的砂糖、精致的棉布、漂亮的丝绸之外,还有玻璃镜子跟各种“钢”制农具,更有把守严密的首饰和珠宝。

    当然,茶叶茶砖也是不可少的。

    “掌柜的,这粳米当真五块银元一石?”一个家丁摸摸腰里的银元,兴冲冲的扑到米铺前,从摆放的大米袋子口中抓起一把看看成色。醉人的米香顷刻间充满了他的鼻腔。米粒很干净,没有什么沙子石子草屑之类的东西。

    “这位总爷。您看,咱们门口挂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幌子呢!别说您如今在咱们伯爷麾下出力打仗。咱们是一家人;就是一个路人咱们也不能坑人家不是?那种往米里掺沙子石子的缺德事情咱们是做不来的!说是五块银元一石就是五块银元一石。而且,咱们这里就是一种粳米,别的什么小米麦子高粱之类的,还真没有。”

    米是好米,价钱也是合适。但是,这个家丁有些犹豫了。要是都买了粳米,自己那些银子怕是不够。按说这个价钱已经很是公道了,漫说是这么好的粳米,便是掺了两三成沙子石子的,在宁远怕也得六七两才能买到一石。

    咬了咬牙,反正这钱也是打仗换来的,索性就让老婆孩子过几天舒心日子!

    “掌柜的,我要六石,给卖吗?”

    那家丁有点担心自己买的多了,被那大伙计拒绝。

    “总爷,瞧你说的!自古都是生意人不怕大主顾。咱们打开门做生意,只要您给的是真金白银,就不怕您买得多。咱们不像有的人那么小家子气,别人把你的货色买空了不知道想办法去补货,反而说主顾的不是!那不是做生意,那是断了自己的财路!丢了主顾,可是没处找去!”

    大伙计口中同家丁招呼着,打发自己手下的小伙计和学徒,手脚麻利的开出票来收钱。

    “六石上好粳米,承蒙您盛惠,二十五块银元!”

    “等等!不是说好了五块银元一石吗?怎的成了二十七块银元了?”

    “总爷您有所不知,外面挂的牌子是五块银元一石不假,但是咱们大掌柜的也是说了,八折那是大小姐给总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