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四十五章 南洋治安战(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空了?不会!杀空了的话,主公都得和他翻了脸!都杀完了,咱们的官奴上哪去找?那些矿井可是要人要的紧呢!”

    “不过,都杀完了也有杀完了的好处!咱们就可以到爪哇去随便开垦了!”

    人们在茶馆里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自然不会有什么正式的决议。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告示栏旁边的一份告示。《为告各类武装团体缴械听候差遣事》,这份告示之中,命令在这次南中乱潮之中出现的各种结寨自保的民团、民兵立刻放下武器,到各处官府听候命令,准备遣散。在布告的结尾,很是平淡的说了一句,“逾期不缴械者,诸君欲与乱贼为伍乎?”

    完全是一副兄长对不太听话的兄弟们的设问句语气,没有人发现这里面的危机和杀气。

    但是这却是符合了南粤军一贯的传统,招呼打在头里,到时候莫怪我,所谓的“勿谓言之不预也!”

    茶馆里的这些人,怕是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这两份告示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以及他们提到的郑森,还有郑森麾下的那三万多的倭国雇佣兵,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会在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叛乱情形严重的地区产生什么样的巨大后果。

    乱贼的首级可以充作军功,除了正常的军功赏赐之外还可以充抵入籍前的劳工时间,而且,那些在有叛乱情形地区的各种武装团体。只要是不肯在规定时间内放下武器听候遣散的,一律便是和乱贼同罪。这在三万多饿疯了、想入籍想的眼睛都红了的倭国雇佣兵眼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爪哇岛,虽然只是爪哇道所属诸岛之中的一个较大的岛屿,与面积78.5万平方公里的伊里安岛,面积73.4万平方公里的加里曼丹岛,面积42.5万平方公里的苏门答腊岛相比小了不少,但是却是人烟稠密的所在,几乎居住了这爪哇道的一半人口。

    位于爪哇岛西北岸的巴达维亚城。早已从荷兰人手中移交给了南粤军,成为了南粤军对这一带地域进行治理的权力核心所在。这座被当地土人称为“雅加达”,号称是所谓“光荣的堡垒”的城市,被华人称为椰城,因为椰树成林的缘故。不过,因为从荷兰人手中接受时间较短,往来公文之中还是称为巴达维亚城的旧称。

    巴达维亚城头上增加了数十门火炮,密密麻麻的插着数百面军旗。城堡的最高处,两面硕大的帅旗并立飘扬。那是郑森与吴六奇的旗帜。

    “我不服。放开我,我不服。。。”

    随着一阵阵声嘶力竭的喊叫,一个官员被两名大汉从城堡的大堂之中拖了出去,在他的背后,郑森用毫无神情的目光目送他离开,就好像在看着一根即将被投入火炉的木柴一般。

    吴六奇也是冷笑着看着这个官员。然后自我解嘲的一笑说:“没想到主公治下,也有这等白痴,死到临头居然还不知缘由。也罢,鹰窝里偶尔也会有不会飞的鸟。不过鹰不会飞会摔死,在南中当官不知原则。那也会死。”等声音渐渐远去之后,郑森才对吴六奇说:“他死活倒是小事,可是他开了一个不得了的头。土司、苏丹组织叛乱,爪哇兵力不足,原本可以或是向上峰请兵增援,要么也可以就地征发动员壮丁,至少一个对峙局面是可以的。可是这厮,眼看到基督教加尔文派组织宗教民兵,与那些苏丹争斗,互相攻伐,他非但不立刻派兵制止镇压,还给他们颁发了嘉奖令。结果这些人有恃无恐,大量招兵买马,到处焚烧教堂礼拜寺佛堂,甚至连与世无争的道观都付之一炬。最近更不得了,干脆直接打劫良民,同时强迫良民加入新教,不然就杀全家。逼得其他教派也是纷纷以教义为号召,组织自己的民团武装,在这爪哇道地面上形成了教派林立,割据一方政令难通的局面,这一切,都是这厮当初不加约束,未曾将矛头扼杀在摇篮里惹出来的祸。”

    吴六奇也是咬着牙恨恨的说:“主公早有明令,宗教团体禁止拥有私军。而他仅仅因为新教一点愿意帮助政府镇压的许诺,就放开这个口子,现在大乱已经铸成,若不痛下杀手,只怕是不能善了。所以我建议立刻仿造台湾的经验,组织人手修筑道路碉堡,尽快形成囚笼,然后封锁贸易,逼他们自己蹦出来。”

    郑森闻言摇了摇头说:“不行,此处与台湾不同。台湾是新归化地,归化番多,汉民少,生番少,而且海路完全被我们封锁,因此只要区分开顽固观望和支持者,我们就能一举成功。而爪哇情况远比台湾复杂,这里既有各种土王土官,也有南中的政府,民族宗教众多复杂,而且跟南中其他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紧密,对南中的经济也格外重要,我们既不可能完全实现封锁,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