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二章 治乱?治平?(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郑芝豹的意思很明晰,他就是要让白行久们充当那些巡警们的副手或者手下,继续充当辅助人员的角色,也就是继续的干脏活。

    有了巡警和白行久们这些刚刚从倭国加入南粤军体系的辅警将新区的治安牢牢的控制住,再有大批的医生将南粤军行之多年卓有成效的各种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巡警的助力在新区推广,比如说不得随地大小便,不得饮用生水等最基本的生活制度。同时在新区控制各种传染病疫情的传播,治疗伤病,散发药物。这种治病救命的事情,历来都是最好的安抚人心手段。就连打家劫舍拦路抢劫的土匪胡子,都有规矩不得对郎中先生无礼。

    基本盘面控制住了,接着下来的就是推广小学教育,那些教书先生就要上场了。对那些幼童进行洗脑奴化,不,南粤军的基础义务教育,让他们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之后,能够更好的谋生。

    至于说那些工匠的用处,则是更加长远:精通土木建筑的,可以修路架桥,建设房舍;擅长采矿冶炼的,可以选址建设矿场,建立冶炼工场;专业是采伐木料打造船只的。正好可以在爪哇岛上的密林之中大显身手,将采伐下来的木材在海边建立船厂,增加海上运力和捕捞能力。这些手段可以最大限度的安置闲散人员就业,让那些每天除了抽烟闲扯打老婆生孩子的爪哇男人们有了一个消耗精力的好去处。不但可以消耗体力,还可以赚钱养家。

    将白行久和身边这些来自倭国的亲兵派去充当辅警头目,却原来有着这么大的好处!不由得喜得郑森有些抓耳挠腮的。

    “五叔!您喝茶!方才说还有一批人,也是可以派上用场的?”

    “对!咱们南粤军在爪哇也是有些年头了。当地土人也是有不少归附我们的,这些人不论是从血缘、宗族上。都容易被当地人接受,可是,这些鸟人又和白行久们一个鸟样,在对付爪哇土人这方面都是比我们自己来的还要狠,下手还要毒辣得多!这些人,你也可以派上用场,让他们分散到各处村镇,给村长、镇长们充当副手、属员等各种角色。这些人也是熟悉我南粤军制度,知道有了这个身份,从此便是我南粤军体系内的官儿了!办起事情来自然是加倍卖力!”

    “有了这些手段。这爪哇岛上一半以上的土地,三分之二的人口都在主公的治下,而且会逐步的变成前线对付叛匪的助力,你又何必行文到你岳父老子那里去求救兵?没的折了自己的面子,折了我郑家的威风锐气!”

    听了五叔郑芝豹的一番条分缕析、掰开揉碎的分析讲说,顿时让郑森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平乱不仅仅是靠着刀枪兵马,更要紧的是建立一个可以让老百姓安稳度日,能够有希望有尊严的过下去的制度。

    都说治乱容易治平难,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不负责任的做法。

    所谓的治乱容易,不过是不分青红皂白的额,只管到了叛乱地区之后,撒开兵马。“所见之处皆是乱民,皆可杀!”于是,大队人马撒开了,将手中的刀枪火炮尽数施展开来,连连报捷,斩杀叛匪多少。并有首级送到帐下报功。只可惜,大多数被送到主帅面前的首级,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那些本来的叛乱分子,却是安然无恙。非但是安然无恙,只怕是到了朝廷耗费粮饷过大,自己吃不消的时候,还会被招安,从此摇身一变成了朝廷官员。

    就算是叛乱被下去了,那么叛乱地区也是人口锐减,虽然从表面上看秩序得到恢复了,但是叛乱的种子却是依旧存在着,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温度湿度,仍然会生根发芽。

    可惜,真正意识到这样一点的人或者说打算下大力气采取笨办法做事情的人,古往今来,似乎也是只有区区那么几个。比如说左三胖子。在他去陕西甘肃之前,不管是胜保也好,多隆阿也罢,眼里心里边只有一个“杀”字。杀得陕西甘肃新疆乱作一团,政令不出西安城。而到了左三胖子主管西北平乱军务之后,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一起下手,不但将内部的战乱平定下去,顺便将俄国熊伸进来的爪子给撵了出去。“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样的评价不是随随便便的拍马屁。如果没有这点本事、决心和成绩,几十年之后,他的湖南老乡也不会在北京城里给即将带着大部队进新疆的另外一个湖南老乡送上一部《左文襄公全集》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似乎这两个湖南人在新疆的问题上可谓是居功至伟。只可惜,到了后来,送书的人逝世之后,换了另外一个湖南人上台,真可谓是“崽卖爷田不知心痛。”短短十几年的功夫,便酿成乱源。

    这位号召全国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