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八十九章 原来只是敲竹杠!(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向的凤阳等地都将被他占据!

    “奴婢等这就去传旨户部,令他们将此项款项拨付给陕西孙传庭孙大人。”

    “不!”崇祯制止了王德化的话头,他也是了解了户部那群钱耗子的本性,这一百五六十万银元要是有他们拨出,只怕层层盘剥侵蚀下来,最后到了孙聋子手中的时候,能够有一半就不错了。

    “大伴儿,你前日说山西商人在京城开的买卖铺子里有经营汇兑的?在京城存入款子,便可在与他们有联号的商铺之中取出?只需要付些汇水银子?”

    东厂打事件的番子,每日里会将京城之中发生的大事小情,收集整理上报,然后逐级汇总报到东厂提督太监,俗称厂公的太监面前。王德化和王承恩会根据崇祯的心情择机有选择的向他禀告一二。

    至于说这种市井当中发生的新闻,则是可以作为一些新鲜事物随时上报给崇祯,供他新鲜一下,解解闷儿的。

    但是王德化等人却没有想到,崇祯却对此事一直记在心里,在今日这个时候抛了出来。

    “交给山西商号去汇!给孙传庭下一道旨意。军饷到了,务必出潼关与闯贼、曹贼作战!”

    稍稍沉吟了一会,崇祯对王承恩低声言道,“李国公父子与建奴议和之事,朕可以假作不知。但是,却也不肯令他们以为朕什么都不知道!”

    对于崇祯的想法。两位王公公自然是心领神会。当下便叩头之后离开,各自去安排。

    当晚,王承恩回到自己的府中,在书房之中梳洗已毕,有随身伺候的小太监奉上香茶,他喝了两口,很是惬意的向后仰着头闭目养神。

    “老祖宗,李公爷公馆里的提塘官到了。”

    “把那几份题本准备好了。”

    听了随身太监的通报,王承恩哼了一声。吩咐手下人做好准备。

    按照崇祯的意图,王承恩命东厂和几个心腹太监找了御史台的几个御史,命他们利用他们手中闻风奏事的权力,上本弹劾李守汉、李华宇父子二人,告他们一个未经许可,擅自与东虏议和的罪名。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罪名纯属是彻底扯淡,不要说他们与东虏议和不过是在皇上开出的路上被迎面奔跑过来的黄太吉撞上了。就算是他们和当年的袁崇焕督师一样,与东奴信使往返。讨论议和之事。你又能把他们父子如何?

    派锦衣旗校把此刻在广州的李守汉,在济南的李华宇锁拿进京问罪?简直是胡说八道,只怕这道旨意还没有出朝阳门,京城已经是粮食价格飞涨,运河漕运截断了!

    与其把自己陷入被动,倒不如用这些街头巷尾的议论来给自己谋取些看得到摸得着的好处。

    王承恩就是要落实崇祯的旨意。用这些被他自己制造出来的舆论,来给当下正在南苑兵营编练的京营新军弄到些钱粮器械。

    同各镇将领,各处总督、巡抚一样,李守汉同样在京城之中有公馆,负责传递朝中文书。结交官员勋贵,同时,处理一些杂项事务。算得上是他的一个驻京办了。

    这位提塘官,也算得上李守汉的心腹,在京城之中的红人之一。

    “雷大人,桌上那几份文书,麻烦你看一下。”王承恩自然懒得和这位姓雷的提塘官多废话,而且二人又是彼此熟的不能再熟的关系。这位雷大人,可以在王承恩府上直接登堂入室,大小执事人等都不会阻拦。

    草草的看了几眼那些弹劾李家父子如何不法,如何有不臣之心,如何擅自与辽贼议和举动的文书,雷提塘官嘴角冷笑一声,却也不说什么,只管将文书放下。

    “公公也相信这些空穴来风的议论?我家主公向来是忠心为国,别人不知道,公公总是晓得的。”

    “咱家自然知道国公爷的一番苦心,所以才在司礼监命人将这些弹劾文本一律压了下来,不曾令皇爷知晓。你也晓得,如今各处军情大大不利,皇爷火气很大。若是被他知晓了,只怕对国公爷有不利之举。”

    “老子怕你个锤子!”雷提塘官心中不屑的骂了一句,“你有本事就敢对主公和大少帅动一根手指头试试看?!”心中咒骂,但是脸上却依旧是满面带笑,“公公如此错爱,我南粤军上下自然都是承情之至的。”

    “你且把这些文书拿回去,送与你家国公看看。将京城之事告诉国公爷,免得有旨意到了问话,命他明白回奏的时候他有些慌乱。”

    “另外。”王承恩觉得,自己的示好之举已经够了,下面还是谈价钱讲斤斗的时候了。

    “如今京营新军正在编练,粮饷器械无一不缺。你问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