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十一章 南北糟心事不断!(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没有发生炸膛、炮筒过热等明末火器使用过程之中喜闻乐见的事情。

    火药用完了肉搏,肉搏不是对手又使用诈降计来争取拖延时间。结果,在文人们的笔下,李自成再一次的扮演了无脑之人的角色。在敌军不曾缴械出城的前提下,没有派出小股部队控制要点,就贸然派出了大队人马开进宁武关。结果,这万余人前锋和所谓的四骁将就变成了周遇吉的战果。

    胡说八道!你们以后编瞎话能不能稍稍的动点脑子?也好具备点欺骗性?

    大顺军万余人一次性开进宁武关城?还被周遇吉所部连续鏖战了数日的数千兵马全歼?我去!这些兵马个个都是州长嘛!宁武关有没有能够同时容纳万余人的瓮城、关厢权且不说,这些人难道是采取球赛散场之后的队形一窝蜂的涌进去的吗?你的几千兵马若是想全歼这万余前锋的话,势必要全数集中,可是,你的部队集中到一点,其余部分势必空虚。这一万多大顺军便是猪羊一般被你宰杀,也是要有些动静的,城外的大顺军主力若是此时猛扑,你又该如何?

    最是离谱的,就是此战带给大顺军的心理阴影面积极大!居然检点死伤。区区一个宁武关就死伤了七万余人!可是,根据记载,周总兵遇吉大人麾下不过四千余人,就这还是他到了宁武之后“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所得的精锐敢战之兵。果然是精锐!在武器装备兵力兵器都不如人的情况下,平均一个人要杀死杀伤接近二十个人!直杀得李自成颇为畏惧前面的大同、宣府、居庸关等处的“数十万兵马”,打算退回陕西休息,另图他法。

    试问宁武关打得再惨。有潼关南原打得惨吗?那个时候李自成老本几乎拼光,都没有丧失斗志,区区一个宁武关,便让他丧胆落魄了?

    但是,宁武关战后,整个九边门户,外三关便彻底洞开。大顺军马大队人马还在宁武,前锋尚未离境,大同总兵姜镶的使者便飞马驰到,代表姜镶要求归顺大顺。顺天应人共襄义举。

    “陛下,以臣愚见,应当速速挥师北上,占据大同,攻取阳和。剿灭明军宣大总督王继谟所部,席卷宣大!”送走了姜镶的投降使者,牛金星向喜形于色的李自成趁机建议。既然现在的战事如此顺利,那就索性把兵马撒开了跑起来就是!地盘能够占多大就占多大!

    这样的建议,自然是天时地利都符合,李自成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结果。大顺军马刚刚接收大同防务,连姜镶给大顺皇帝接风的酒席还不曾来得及吃,阳和地区各处军民人等准备迎降的表文便如雪片般飞来。

    最为悲催的,便是宣大总督王继谟了。他手下各镇各营各标将领都在那里写给李自成的效忠信。准备改天换地迎接新君。他却不敢行军法来处置了这些人,甚至是连一句重话都不敢说。只能是把全城文武官员召集到了关帝庙之中,歃血盟誓,试图用这些形式来激励人心。他自己更是“大声激烈,洒泪倾肝”,但是效果然并卵。“诸人但默默虚应而已”。

    这就是所谓的大同兵十万,宣府兵十万,阳和等镇兵合二十万的真正战斗力!

    为了不当俘虏,也为了防止手下这些人把自己绑起来作为给新朝的见面礼、投名状,王继谟便领着亲丁百余人护送库银一万余两逃回京师。运走这些银子到底是防止留下了为李自成所用,形如资敌,还是准备拿走当自己的生活费,咱们就不知道了。

    可是,刚刚走到天城卫(今天的天镇县),他很惊愕的发现,原来这些家丁也是靠不住的!“众兵呐喊震天,又将其好马及饷银尽夺,挟去投贼矣!”

    看到了如此悲催的一幕,王大总督当真是欲哭无泪。他在写给崇祯的题本奏疏之中哭哭滴滴的向崇祯诉苦:“看此时候,无一兵一将一民不反面向贼。”

    “臣茕茕孤身,止有归命于皇上而已。”

    “混账!”

    在乾清宫东暖阁内的崇祯,愤怒的把桌几都要掀翻了,用力的拍打着桌面,震得手臂生疼,桌上的朱砂、笔筒、笔架几乎要跳了起来。

    “王继谟奉旨援云(指大同),此时正当推诚鼓众,奋励图功。据奏兵将溃散,不服调遣,平日料理安在?姑著戴罪收拾兵将,立解云围。不得饰词规避,以干大法。”

    他抄起毛笔,饱蘸了朱砂在王继谟的奏疏上张牙舞爪的写下了这样的批示,让王继谟这个连身边的家丁都跑了的光杆司令去收复大同,否则,便是想死都死不成!

    写完了这段批示,崇祯仿佛全身的力气都已经用尽了,他向后无力的靠在锦缎靠枕上,只管眼神空洞的看着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