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章 登基、形势(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将结果变成了原因。他就不想想,如果不是陕西的官绅大户们用各种手段逼迫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大军决战,那江北的江山社稷只怕还是要姓朱的。

    “一群凡夫俗子!懂得什么?!”

    但是,刚刚上台的那个姓朱的,也是和这些凡夫俗子一样,无法站到和钱谦益钱大人们一样的高度来看问题分析形势。听到了不亚于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见到了只有在史书传说中才有的那些祥瑞异兽,顿时是龙颜大悦。

    于是,几条新的规章制度措施,便在新皇帝登基之后惯例的册封、加封、封赏、大赦天下等旨意之后从皇帝口中颁布出来。

    别的倒也罢了。只是,像“清丈土地,严格执行世宗皇帝优免则例”、“各部点验兵马,清查实力,准备北上”等旨意,却听得在场官员们无论文武都是心惊肉跳的。

    这两道圣旨可是被已经登基的弘光皇帝亲口颁布,所谓的言出法随。就算是内阁最强势的时候,也不可能说立刻驳倒拒绝执行。毕竟,皇帝就算是再傀儡,再“虚君”,他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都是不容挑战的,哪怕你是曹操、史弥远,可以杀皇子、杀宗室,杀后妃,但是皇帝本人,却是必须要礼敬有加的。

    可是,如果要是当真认真执行这两道旨意的话,也莫要说是认真执行,就算是执行个一年半载的,大家各自退让一步,达到一种默契,让这个做法无疾而终。那也是要让咱们大家的而利益受到巨大损失的!

    那些有着大将军、梁国公和他手下的几十万南粤军撑腰的税吏,到时候打着算盘赶着大车登门收税来,按照嘉靖优免则例,从万历年间开始算,也不要从万历年间开始,就从崇祯元年开始追缴积欠钱粮,想想那样可怕的一幕,还有此时已经名满江南,可以治疗小孩夜间哭闹和尿炕的“排枪洗地查白地”的美名。在场的文官勋贵们无不是不寒而栗。

    同样的,带兵官们也是胆战心惊。

    江南江北的总兵、副将们,已经领受到了南粤军发放军需军饷制度的威力了。

    大明制度的相关规定,军队只有在驻扎下来三天之后当地政府才会供给粮草。如果你没有携带足够的粮草,那么,不好意思,这段时间你就只能自己勒紧裤腰带扛着。要么就向当地的官员,低三下四的去请求发粮。可是,以明末官员的德行,哪怕你是卢象升,也是该不给你发粮就不会给你粮草。那么,就会将饥寒交迫和日渐跋扈的军队从上到下逼到了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骚扰地方纵兵劫掠。

    你不给我粮草,那我就得自己动手来筹措粮食了。

    相比之下,南粤军的粮饷制度就厚道多了。

    平时驻扎有坐粮,行军调防有行粮。兵丁的伙食标准是规定好了的,每日里该有多少油盐米粮都是一目了然,甚至细化到了几斤柴几钱油的地步。就连骡马,也分为战马、驮马、挽马有着不同的豆料盐末的供应,更是规定了每匹骡马的草料每日里是多少。

    除了柴炭油盐办公纸张灯油马掌等军中耗费之外,更有给各级主官的一笔办公经费,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为的就是让他们手中有活钱。不管你是用来吃喝嫖赌还是用来给兵丁加菜。

    但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核实你的兵马实力的基础上!

    发军饷之前,最重要、最令军头们恼火头疼的一个环节,就是点验兵马。

    你说你有兵若干,马若干。好啊!军需官军务官带着人提前几天通知你来你的军中进行点验。核对兵马数目。让你连个抓壮丁凑合数目的时间都来不及。

    这么一来,兵册上登记的数目立刻就去了一大块,十停之中至少去了三停。这还不算完,跟着要在军中进行一一核对。对兵丁的姓名年龄斗箕等等一一核对。这么一来,余下的兵马又是去了一半。那些被临时拉了来凑数的附近乡民,纷纷在点验官的火眼金睛之下现了原形。

    一番折腾下来,兵册上登记一万兵马的总兵、副将们,能够过关合乎条件的兵额,至多不到三千出头。

    这样的雷霆手段,也是断了江南江北无数带兵官的财路!但是,在周围南粤军部队,那些战力惊人的精锐监视之下,在江面上往来游弋的炮船威胁之下,这些带兵官们也只能暗自将这口恶气咽到肚子里去。

    可是,当弘光皇帝登基后的圣旨颁布到了江北,江北四镇的几位爵爷们对于关于清查兵册实力却是大不以为然。

    “老子这里兵多得是!你让他们来查!”这是刘良佐。

    “娘的!不就李守汉那厮为了省点军饷军粮嘛!他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