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始于1992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章 五百块一晚(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海马歌舞厅的老板是上一世央视《百家讲坛》的主持人、脱口秀《都嘟》的主持人、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马为都。

    马为都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搞收藏,到了现如今,他的收藏已经初具规模。

    靠着倒卖古董,马为都着实是赚了一些钱。

    于是,在几个朋友的攒落下,马为都开了这间歌舞厅,并为之取名“海马歌舞厅”。

    李擎所谓的找工作,其实就是来海马歌舞厅应聘驻唱歌手。

    ……

    进入海马歌舞厅,李擎先是打量了一会这个在这个时代也算是豪华的歌舞厅,又打量了一会歌舞厅内的人。

    虽然天还未黑,可歌舞厅内也已经有了不少客人。

    在这些客人中,最让李擎注意的人就是上一世的著名导演——冯晓刚。

    此时的冯晓刚,一点都没有他主演的电影《老炮》里六爷的样子,他见谁都是客客气气的、都老师长老师短的,显得他特别弱、特别有礼貌,而在他身边的人则大多都是京都文化界的名人,像刘振云、梁左、魏仁、莫颜、余化等等……

    身为一个先知先觉的人,李擎想要的自然不可能只是一份工作——李擎想要的其实是一个圈子,一个能让自己发展起来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京都文化圈。

    京都文化圈不仅是京都文人的聚集地,其核心在上一世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大院子弟。

    “我跟他,一个大院出来的。”

    这似乎是很多京都籍成功人士的口头禅。

    大院是社交圈,也是身份的象征。

    大院子弟是同学、同僚、同床、同席、同襟这样人情关系网密布的社会姻亲关系的缩影。

    基于特殊的成长环境,父辈们的功勋与经历,子弟们战友一般成长于共同的环境下,也塑造出了大院子弟人格之中的共性。

    没有这种共性的人,是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的,从冯晓刚见谁都阿谀奉承却谁对他都有些爱搭不惜理就不难看得出来。

    小时候生长在西郊市委党校大院的冯晓刚,好歹也能算是半个大院子弟,他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李擎这个跟大院半点关系都不沾的人?

    所以,李擎并没有着急接触他们,而是先来到正在吩咐服务员给冯晓刚他们上果盘、上酒水的马为都身前,客气道:“马先生。”

    在京都,现在还很少有人称人“先生”,尤其是称呼他们这些大院子弟。

    李擎称呼马为都为“马先生”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按照常理来说,李擎应该称呼马为都为马老板或者是马爷。

    可李擎想要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混进他们这个圈子,而且是挺着胸膛混进去(主要是他们这群人也瞧不起那些没骨气的人,冯小刚就是例子),所以,李擎不能让自己太跌份,至少现阶段不能让自己太跌份。

    因此,李擎才给了马为都一个比较超前的称呼。

    马为都与其他大院子弟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还是一个商人。

    所以,马为都有其圆滑的一面,这也是李擎找上马为都没找其他人的原因。

    马为都不动声色的打量了李擎两眼,见李擎穿着普通却又有一种从容的气质,一时间有些拿捏不准李擎是干什么的,于是客气道:“不知朋友找我什么事?”

    李擎笑道:“您这缺驻唱歌手吗?”

    “你大爷的,原来就是一个卖唱的呀,我还以为来了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呢!”马为都在心中骂道。

    知道了李擎的底细之后,马为都的态度随即一变,淡淡的说道:“你去找陈经理说这事吧,我不管具体运营。”

    李擎笑容不变道:“我的事,陈经理做不了主。”

    马为都又上下看了李擎一眼,然后皮笑肉不笑道:“哦?那你说吧。”——马为都已经将李擎当成是不开眼来捣乱的了。

    这时,冯晓刚等人也注意到了李擎。

    李擎看了冯晓刚他们一眼,然后道:“我要价比较贵,五百块一晚,而且每晚我只唱三首歌曲,我想这事陈经理应该做不了主。”

    李擎这话一出,冯晓刚等人全都笑出了声——他们也将李擎当成是不开眼来捣乱的了。

    其实也不怨冯晓刚他们这么武断。

    现阶段,夜店的驻唱歌手,大多都是二十块一晚,水平比较高的是五十块一晚,非常受欢迎的也才一百块一晚(这基本上已经是最高的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