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鼻尖上的宝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6章 野草也有春天(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闻一鸣简单把路上见闻介绍一遍,当然隐藏很多重点,饶是如此老爷子也是听的津津有味,满意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人就应该多增加见闻,有空多转转,世界这么大是不是?”

    三人哈哈大笑,老爷子很健谈,思想开明,相谈甚欢。不一会凌天成走过来,让大家边吃边聊。

    “大家坐,今天有福气,咱们雨馨亲自下厨,大家尝尝手艺如何?”

    闻一鸣好奇看着凌雨馨,大小姐居然还会下厨?凌雨馨白了一眼,不满道:“哼,看什么看?本小姐会的多着呢!”

    凌君生看着两个小家伙打情骂俏,哈哈大笑道:“今天高兴,去把我珍藏的酒拿出来,咱们都喝点。”

    “好咧!”凌天成一听赶紧站起身,小跑的上楼,拿下瓶茅台,兴奋道:“哈哈,三十年珍藏茅台,咱们有口福喽!”

    凌雨馨帮众人满上酒,首先举起杯,笑颜如花道:“今天是好日子,爷爷归来,贵客临门,我先敬大家一杯!”

    众人举杯同饮,凌君生看着满桌五颜六色的美味佳肴,笑问道:“丫头,那几道菜是你的手艺?”

    “第一道,清炒芦蒿!”

    凌雨馨指着碧绿色的小芦蒿,自信道:“大美食家苏东坡都说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把芦蒿跟河豚相提并论,足见其美味。”

    “入口脆嫩的芦蒿,辛气清涩,不绝如缕,可正是那股撩拨人的蒿子味,总能让人眼前想起晃动着江滩上那一丛丛青绿。”

    “天生地长的野菜,散落在江滩和芦苇沙洲上。草长莺飞的江南三月,正是芦蒿清纯多汁的二八年华,二月芦,三月蒿,四月五月当柴烧。十天半月一怠慢,就是迟暮美人不堪看。”

    赵大成夹起一块,轻轻放进嘴里,勾起回忆道:“我自幼在江边长大,外地人可能闻不惯那股冲人的青蒿气,吃不进口。可对于沿江一带的人来说,这股子地道的浓郁蒿气,那是清香脉脉的田园故土的气息,是饱含江南雨水的味觉的乡愁!”

    “按汪曾祺说的,就好像坐在了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就好像红楼梦里那个美丽动人的晴雯爱吃芦蒿,我猜测,长江边或许正有她思念的桑梓故园。”

    闻一鸣也夹起芦蒿,放进嘴里道:“现在卖的芦蒿,有野生和大棚,野地里现采的,茎杆红紫,细瘦而有点老气,嚼起来嘎吱带响,但香气却清远怡人。”

    “大棚里来的,嫩绿壮实,一副营养过剩的模样,吃在口里味道淡得多。有一年我去室友乡下老家玩,看到不少地里都养着芦蒿。”

    “他们把长到四五寸长的芦蒿齐根割起,堆放一块,也有放沙里壅着,上面覆盖稻草,隔一段时间浇一次水,外加薄膜覆盖,进行软化处理。两三天后肉质转嫩脆,看上去饱含汁水,味道更加醇厚。”

    凌君生尝了口,放下筷子,笑道:“丫头的手艺有提高,我有几个建议你听听,下次你先将芦蒿掐成寸段,清水浸去涩味,再用盐略腌,炒食时才会既入味又保其脆嫩。”

    “清炒将芦蒿的本味充分体现出来,吃在嘴里,脆而香,微辣而开胃,所谓满嘴留香。更值得一提是芦蒿炒臭干子,年轻时候曾经吃过一次,凭借油香与旺火,芦蒿清香与臭干子的臭味浑然一体,芦蒿因臭干子的提携,吃到嘴里竟然是一种鲜而悠长的香!”

    老爷子满脸回味道:“那真是可触摸到的“新涨春水”的清香!”

    众人哈哈大笑,闻一鸣很喜欢这种氛围,轻松自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特别是凌君生,走南闯北,见识渊博,随便一道菜都能说出如此韵味,不愧是大家!

    凌雨馨用心记下,点头道:“下次我试试看,到时候欢迎大家点评。这是第二道菜,地皮菜炒鸡蛋。”

    “哦?有点意思!”

    闻一鸣看着所谓地皮菜,类似于木耳,只有指甲盖大,却长得有点夸张,呈波浪形片状,中间浅黄呈橄榄色周边深黑近墨绿色。

    不同的是,木耳是对称生长附根在腐木上,皮大肉厚;地苔皮无根,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生长出来。

    “这可是真正的时令蔬菜啊!”凌天成美美品口茅台,点评道:“地苔皮是真正的草根菜。春末夏初,只要一场雨后,在那有点陈旧凌乱但却永远不缺少生机的堤坡草地上,就会长出朵朵撮撮这种黑不溜秋的东西来。”

    “而且只在雨后刚放晴时才出现,得赶紧捡,如果太阳稍微一晒,地苔皮马上变干,卷缩成灰黑色,没法吃。它好像是雨季的匆匆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