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鼻尖上的宝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7章 盗墓贼的乐园(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围内,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

    众人开始爬山,闻一鸣介绍道:“邙山有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罗棋布,森然壮观,许多人把它戏称为东方金字塔群。”

    “你别说,这里所葬人物身份还真没有比埃及法老低的!刘秀、元宏等数十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王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那更是数不胜数。”

    “对邙山墓葬群的偷盗,从古代至近代断断续续一直没有停止,却不是很严重,也没有给墓葬带来太大的损害。真正使墓葬遭受严重破坏的盗墓行为是发生在近代,其主要是由汴洛铁路的修建引发的。”

    “1905年清政府借款修汴洛铁路,通过邙山南麓,施工人员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地下古墓。外国技师大量收集陶器并寄回欧美。古老陶器在欧美市场受到极大关注,于是西方古董商纷纷前来重价求购。持续40多年的大规模盗墓活动从此开始,古墓的噩梦也从此开始。”

    “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喜欢购买这些古物,如鲁迅先生就曾在琉璃厂购买过这里出土的古物。据《鲁迅日记》记载:1913年2月2日,往琉璃厂,购得北邙所出冥器五具,银六元……又独角人面兽身物一,有翼,不知何名。”

    走到山头,闻一鸣蹲下身,抓起把土,用鼻子闻了闻,笑道:“上次焦老九还说我有入行天赋?能做个闻家?”

    “这里才是盗墓贼的学校,由于古墓年代久远,很少保留有封土堆,在地面上看不到任何痕迹。找出古墓的准确位置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经常找墓,使盗墓者逐渐掌握辨别各种土壤的技能。地面下的土都是一色的生土,如果发现有花土,土色不一,就说明这里有人动过,很可能有古墓。”

    “最初盗墓者用厚实锐利的铁锨在地上挖出方形洞穴,鉴别锨头带出来的土,以此来找墓。这种方法很费力,铁锨经常带不上来土,也不能探得很深。然后盗墓界和考古界大名鼎鼎的洛阳铲应运而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