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鼻尖上的宝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0章 七仙女的墓?(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个月就是竞宝大会,先是得到丹道兽皮,现在又是风水奇书,筹码越来越多,寻宝真是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

    “金宝,别动!”

    金宝猛的往箱子里钻,估计发现什么美味,闻一鸣赶紧抓住小家伙,从里面拿出一个长方形东西,居然是纯金打造。

    “武曌金简!”

    闻一鸣看着金简上面的字,吃惊道:“居然是它!”

    “先生,什么是武曌金简?”

    黑虎等人围过来,看着不宽也不大的金片,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好奇问道。

    “武则天的告白书!”

    闻一鸣用手摸着上面刻的字,解释道:“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上,当然是指女皇武则天,圀则通国字,曌字取日月当空之意,是武则天的名字。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闻一鸣看完道:“应该是武则天在七月七日去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也就是她给老天爷的自白书。”

    “这个胡超可是高人!”闻一鸣笑道:“大唐炼丹高手,武则天曾让他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服食后,小病得以康复,遂赦天下,改年号久视。”

    “武则天崇信胡超,赐书称胡超是广成子,黄帝的升仙导师。晚年对道教神仙世界充满神往。她的《游仙篇》、《太子升仙之碑》与《石淙会饮》,发的都是求仙之情。”

    “我记得这应该是第二块武则天金简?”

    1982年登封县王河村的村民屈西怀在嵩山游玩,在山顶的石头缝里无意间发现一块金光闪闪的刻着字的金属片。

    消息传开,有外地人用一千块钱买那块金属片。在当时公社干部一个月也就挣二三十块钱,可不小的数目!

    屈西怀没有答应,想不到对方一路加价,最后竟然加到了十万!甚至写下血书,上面承诺:如果转手获利的话,除十万之外还给屈西怀分成。

    他犹豫难决,当晚噩梦连连,血迹斑斑,吓的赶紧交给国家,国内唯一武则天金简现世。

    现在自己手里的应该是第二块,国宝重器,进博物馆收藏。

    没有停留,众人继续寻宝之旅,下一站来到古城长安,这里是盛唐古都,有的是宝贝。

    “董仲舒?”

    黑凤听完这次目标,有些迷惑道:“我记得他是汉代大儒,也有宝藏?”

    董仲舒以历史上著名的天人三策征服汉武帝,皇帝接受他的主张,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思想因之成为西汉乃至以后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被葬于长安西郊,相传董仲舒死后,汉武帝经过这里时,为表示对董仲舒的尊敬,就特别下马步行,于是民间便称这里为下马陵。

    但是由于当地方言中下马二字与虾蟆同音,几经流传,便被称做虾蟆陵。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就有:“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开始参观陵墓,这里已经变成旅游景点,闻一鸣道:“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下马陵并没有被人盗过。盗墓贼很精明,因为大儒应该没有多少金银财宝,可能只有一些在盗墓贼看来毫无用处的书简罢了。”

    “然而历史上董仲舒母亲之墓地被盗发的记载。”

    说道这里闻一鸣笑道:“民间早有传说,认为董仲舒的双亲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董永和七仙女!后来因为父母升天成仙,董仲舒无法奉养以尽孝道,遂修衣冠冢,春秋礼拜。”

    “唐末五代杜光庭在《录异记》中就有记载:蔡州西北百里平舆县界有仙女墓,即董仲舒为母追葬衣冠之所。”

    “传云董永初居玄山,仲舒既长,追思其母,因筑墓焉。秦宗权时,或云仲舒母是天女,人间无墓,恐是仲舒藏神符灵药及阴阳秘诀于此,宗权命裨将领率百余人往发掘之……

    “不会吧?”众人很是吃惊,黑凤不可思议道:“难道真是七仙女的墓?”

    闻一鸣哈哈大笑道:“既然董母是仙女,那么坟墓中可能会藏着什么神仙用的东西,说不定有什么长生不老的法宝。”

    “而且董仲舒本人十分好仙,对神学有着深刻的研究,懂得许多阴阳秘诀,还经常制作一些神符灵药。很多人怀疑,莫不是他为掩人耳目,故意把这些神仙的东西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