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鼻尖上的宝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章 泥味(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

    “不错,这把壶也算难得之物!”严四海介绍道:“朱泥泥性重,故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尤为不易!”

    闻一鸣放下壶,暗自感叹:“这才是隐藏土豪,随便两把都是顾景舟精品力作,上拍每把最少七八百万!”

    “至于第三把?”闻一鸣直接拿起第三把,笑道:“陈曼生的石瓢壶?造型上小下大,重心下垂,四平八稳,壶嘴矮而有力,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端庄大方。”

    “小煤窑纯朱泥,红泥贵重品种,目前非常稀少。因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但细看侧面却有很多微细紧密天然收缩的流淌纹理,似鱼鳞,如水波,美不胜收!”

    凌天成暗自点头,他见过这把严四海珍藏的曼生壶,对方手里上百把古今名家精品,现在最火的顾景舟作品二三十把。好多都是当年私人定制款,现在随便一把拿出去拍卖都是重器!

    自己没少动员老爷子上拍,毕竟手里壶太多,以藏养藏更好,可老人宁可自己少花点,生活简朴点,也不舍得出售任何一把心爱之物,这才是收藏家的品格。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

    严四海拿起曼生壶,爱不释手道:“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他被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又有梁的砂陶铫用来煮茶,便是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