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二章 渐变(七)(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前滋润太多了。不过,海上的巡查任务,以及针对舰队的操练等事,却还是从不敢有一丝疏忽的。此番在此,便是操练水师,不过更重要的还是避开粤西文官集团的耳目的情况下尽快确定香港那边的消息。

    兄弟一旦见了面,在堂弟的讲解之下,李常荣很快就弄明白了粤海商业同盟此法拉他入伙的目的所在。权衡,是不可避免的。同时的,李常荣也在翻来覆去的询问着那些组织的规定,直到约莫是想明白了的那一刻。

    “陈抚军,只怕是从来没有只想做生意那么简单。”

    “那,咱们还跟着过去吗?”

    “去!为什么不去!这粤海商业同盟日后弄不好就是个吃人的怪物,现在不过加盟其中,难不成日后等着被生吞活剥了还?”

    海陵岛与香港岛之间尚有不少的距离,李常荣这边确定了加盟的事宜,他堂弟便连夜启程赶了回去。这期间,蔡诚与陈良策的代表也已然完成了加盟的仪式。

    如陈奇策、李常荣这样的后来者,若是按照规定的话,须得从预备会员开始熬资历,过了审核期才算正式入会。不过,当初在制定规矩的时候,陈凯明言是要给郑氏集团留一个后门,设置了一个同会员的制度,专门用来拉盟友入伙的。这个同会员与正式会员相比,享有正式会员的一应权利,唯有推举委员会、进入委员会以及针对大事表决的权利是没有的,依旧需要过了审核期才能成为了正式会员后才能享有相关的权利。

    原本的,后门是留给郑氏集团的,因为陈凯与郑氏集团之间渊源甚深。如今,陈凯需要继续扩大粤海商业同盟的影响力,同时分化反对势力,与委员会在广州的委员们商议过后,便直接派人拉了陈奇策和李常荣入伙——他们都是多年的盟友,尤其是前者,共过生死的交情,此一番便是通过共同的利益来进行更好的捆绑。

    几乎是与此同时,肇庆府以西的罗定州州城之中,原本分据这一州的韦应登、叶标二帅并肩坐在了一处,面前却是一个商人打扮的年轻人立于此处,侃侃而谈。

    “罗定州这里有铁矿,也有石灰,生产粗铁料是闻名广东一省的。佛山如今需要粗铁料来恢复生产,打造武器、农具……”

    商人前来,谈的依旧是合作。佛山的制造局分局建立已经是在广东巡抚衙门里立了项的事情,以着潮州制造局的例子,肯定是需要大量钢铁的。佛山不产铁矿,但是可以对粗铁料进行精加工。可是从来佛山最大的粗铁料供给地罗定州却在粤西众将的手里,就算是运完广州,也要通过肇庆府的地界。再加上肇庆府城那边新近建立起了一处工坊用以打造和维护兵器,如此一来,韦应登和叶标也不好明着与陈凯交易,这里面就需要中间商的存在,而这个年轻的商人便到陈凯那里毛遂自荐,请了这份差事。

    就在韦应登和叶标面前,商人侃侃而谈,将恢复罗定州粗铁料生产的必要性一五一十的摆在了明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润的问题。

    “二位大帅,种地每亩能打多少粮食,三石多一些,敢问小人说得没错吧?”

    罗定州的粮食亩产能够达到四百斤,这个数字比之全国平均水平肯定是要高的,但是在广东一省,却也不过是很一般的水平。韦应登和叶标都是从广西杀入罗定州的明军,算不得当地的,但是从永历七年就到此打拼,虽期间有被清军驱逐的,但是多年在此争衡,李定国二次入粤以来至今有盘踞了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对于此间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商人的功课做得很细致,二人对视了一眼,亦是点头表示肯定。紧接着,似是受到了激励,那商人当即便是再接再厉:“粮食,一石也就一两银子,现在各府县都在拼命种粮食,琼州还有商人从安南那边收购粮食,只怕是一两银子都维持不住了。可是这罗定州,每座铁炉日产铁三千六百斤,一年下来就是一百三十一万四千斤!”

    如此巨大的产出,同样是由同样数量不匪的人力所支撑的。根据史料记载,罗定州的铁炉每座需炉工、矿工、烧炭工、运输工等近千人,如此才能维持铁炉的运转以及铁料的产出。但是到了这个规模的产出,区区近千人的工资也就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问题了。

    事实上,按照明朝制度,罗定州的一座铁炉每年征税一十八两七钱五分,附加征收科场费五两,军需弹药银二十一两,总计为四十多两。这个数字看上去不多,但是比罗定州所收的酒税和墟场山漆土特产税却还要多,是州中的一项重要赋税。

    如今的罗定州是控制在军方手中,税赋方面,就算是一定要向肇庆方面意思意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