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三章 定位(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回想当初的那一瞬间,陈凯自问是没有任何错漏的,那样的局面,唯有断然处决带头逃跑的守将才能震慑住军心,从而守住中左所城。只是对于郑惜缘而言,郑芝莞是否是立了军令状的守军之首与她无有半分干系,对她而言,那只是个从小待她极好的叔伯长辈,是真正的亲人。

    郑芝莞如何,陈凯从未有过半分动容,哪怕双方一度相交甚欢,可是在郑芝莞出逃的那一刻开始,为国家计,便是仇敌。但是眼前人流露出的那份感伤,看在陈凯的眼中,却是感同身受,只是他很清楚他到底是为谁而痛罢了。

    “若非大木,八年前我已死在潮州;若非大木,童生尚且不是,我焉能有今日之尊荣;若非大木,如此佳偶,也绝难有此缘分。对于大木,我从未想过要伤害他。”说到此处,陈凯以着从未郑重的神情看向枕边之人:“我,可以发誓。”

    话一出口,哪知却立刻被那小手生生堵住了后面的话。视线所及,郑惜缘焦急的摇着头,哀求的神色,一如刚刚向陈凯请求不要伤害郑成功之时,更甚良多。

    小别新婚的一夜,夫妻二人谈了太多,很多东西郑惜缘一时间也吸收不了,陈凯也没打算填鸭式的硬塞进去太多的她根本理解不了的东西。挑挑拣拣的说了不少,余下的,便需要她自行去理解了。

    记忆,因台下的一个大着胆子问出口的声音而唤醒。转瞬间,陈凯已经缓过神儿来,一如当时向郑惜缘解释时那般,非常明确的向在场的会员们讲解粤海商业同盟与郑氏集团之间的关系定位问题。

    “国姓那里的贸易主要是由建平侯负责的,本官与国姓早有默契。这粤海商业同盟主要负责广东本省的贸易往来和产业扩张,而对外贸易方面,则将货物转售与建平侯,由其负责向海外及福建、浙江、南直隶等处发卖,本省需要的货物,也由建平侯方面负责收购。”

    “抚军老大人,但若是建平侯那边刻意压低价格或是抬高售价呢?”

    如此定位,粤海商业同盟便更像是一个广东本省的产业联盟,而将最大利润的海洋贸易尽数交托给了郑氏集团来负责。此一声,亦是其他会员的担忧所在。除此之外,他们更有很多担忧的东西,只是未及说出口罢了。

    “价格方面,自有本官与建平侯说项,力保本组织会员的利益。另外,对他省或是海外的贸易也并非是尽数交在建平侯的手上。对于内陆的省份,比如广西、湖广、江西等处,我们也可以自己去做。况且,咱们只要将产量提上去,就凭建平侯的那点儿船是根本运不过来的。说到底,咱们依旧可以自行组织船队进行海贸。”

    郑氏集团的海贸船只很多,但是需要涉及的地区也从来不少,分到广东这里的就少之又少了。所以,当初才会有广东贸易商社来作为本地贸易的补充。

    说到底,粤海商业同盟还只是个新生的商业组织,陈凯对其的定位也更多是立足于实业,而非是如郑氏集团那般单纯的贸易。这一点,并不仅仅源于防止双方出现过多的竞争,更重要的在于陈凯是从几百年后走过来的,他的知识储备告诉他,这样做才是对的。

    “海上马车夫终究会让位给英吉利、法兰西,历史上的郑氏集团也是被满清用一手迁界禁海便生生扼死在了台湾。我在广东,就要在这里做起来。想来,郑成功也一定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只是历史上没有那个机会罢了。”

    如是思来,众人回味着他方才讲解的定位问题,约莫觉着这大概就是一个由他们参股的加强版的广东贸易商社。其区别,无非在于广东贸易商社从本质上是郑氏集团在粤海地区的补充,而这粤海商业同盟则是立足于本省的产业建设、升级、扩张。

    诚如陈凯开场时所言的那般,经过了连年的战乱,广东一省可谓是百废待兴。陈凯当年与郑成功协手收复潮州,潮州原本因基层失控而日渐残破的民生便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如今只怕是连广州都没办法与其相比了。

    这是此消彼长之下的结果,但是照着现在的势头,如顺德县,以蚕桑、丝绸产业为龙头,整个县的民生在大量的资金涌入、在丝绸产业的巨大红利、在未来的美好愿景之下迅速得以恢复。回到承平之时,于顺德那里的官吏、士绅、商贾、百姓们而言,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

    毫无疑问,顺德模式是值得提倡和效仿的。同样的道理,佛山的钢铁基地也要按照类似的方式发展起来,而前期的技术积累,陈凯在潮州的制造局就都已经完成了。至此,无非是搞定原材料,把水力工坊建起来,就可以直接收获钢铁制品了。

    广州如斯,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