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九章 藏头露尾(四)(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万家是宁波鄞县人,东林复社人物万泰的儿子,一共八人,时称万家八龙。万泰与黄宗羲都是师承刘宗周的,而万家兄弟也多有投入黄宗羲门下的。两家相交莫逆,由于时间紧迫,他们打算在明军发动下一轮进攻之前便在大兰山重新组织起人马来,便有黄宗羲负责绍兴府,而黄宗炎负责宁波府。

    消息必然是要等的,哪怕万家兄弟当场同意了,黄宗炎也需要时间把消息送过来。而且,黄宗炎也不止是串联万家兄弟,宁波还有一些士绅是要联络到的,就像是他在绍兴府一样。

    所幸,这边有了沈调伦、邹小南和毛明山三人,复起之事也就可以开始进一步筹划了。大兰山那边的老营营盘,以及四明山地区的情况,他们也在尽可能快的搜集起来,以备后用。而没等多长时间,黄宗炎那边也匆匆赶来了。只是这一次,黄宗炎来是来了,带来的却并不是一个能够称得上好的消息。

    “万家兄弟不肯共襄盛举?”

    以着黄宗羲对于万家兄弟的了解,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果不其然,黄宗炎对此摇了摇头,表示了他与万家兄弟早已说好,若非是怕打草惊蛇了,那几个家伙只怕早就赶来与黄宗羲汇合了,更不可能不参与其间。

    “兄长,你且看看这封信。”

    信是黄宗炎从怀里掏出来的,信封上没有标明寄信之人,但是打开了信封,见得信瓤里的内容,黄宗羲却立刻皱起了眉头,其重视程度便是黄宗炎这两年也是仅见的。

    “走,咱们去见沈调伦去。”

    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黄宗羲放下书信,思量多时,方才道出这么一句来。黄宗炎很清楚,他的兄长性子执拗,为人不光是极有主见,更是有将想法付诸于行动的决心和行动力。此间如斯,大抵也是想明白了,于是乎他也二话不说,直接跟着黄宗羲赶到了沈调伦那里。

    沈调伦那里,邹小南和毛明山俱在。他们都曾在四明山抗清,互相之间哪怕是有不熟的也都照过面儿,无需太多寒暄,黄宗羲便把那封书信拿了出来,交在了沈调伦的手上。

    信,是王江写的。内容嘛,则是王江复述陈凯的话,劝他们在明军收复舟山后暂且不要轻举妄动。翻看过了书信,沈调伦随手就将书信传给了邹小南和毛明山,旋即从案上拿出了另一封书信,交在了黄宗羲的手上。

    “前几日到的,也是王副宪的手书。家叔不太喜欢在下在外面与鞑子拼死拼活,所以老宅那边先拿到书信的族兄也是犹豫了几日才决定先瞒着家叔把信送过来。结果,内容倒还是与家叔的想法一般。不怕太冲和晦木笑话,若非是太冲也收到了这样的书信,在下还怀疑过是家叔的计策呢。”

    王江写给黄宗羲和写给沈调伦的书信,其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大同同在了反对立刻起兵响应,小异则是异在了对各自的说辞,甚至黄宗羲很快就发现了,在王江写给沈调伦的书信里,陈凯竟然猜到了沈调伦会重建大兰山明军的事情。

    “这大概是长叔与陈竟成说起过尔序的为人啊。”

    “我想也是这么回事。”

    片刻之后,邹小南和毛明山也看过了书信,两封信尽皆放在案上,五双眼睛互相对视,可是这书房内却是一时无语。

    陈凯在书信中如是劝说,至于理由方面则很是简单。按照陈凯的说法,当前的福建和广东都是百废待兴的局面,需要时间来恢复民生。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福建,还是浙江,都难以展开大规模的作战,更别说是与清军主力决战于浙东了。

    明军这一次派往舟山的舰队规模不小,但实际上就是一支偏师,郑成功的心思更多的还是在利用舟山的地理位置来牵制驻扎衢州的八旗军,以此来缓解福建的军事压力。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算是跳出来了,明军也不太可能趁势收复宁绍,因为那样就会与清军出现主力决战的可能,于舟山的明军是不利的。

    “我听说,这一次大军的主帅不是定西侯和张苍水,是忠振伯洪旭。”

    洪旭是郑成功麾下最为亲信的部将,素以忠厚长者著称。其人在行事上多是讲究一个稳妥,不太愿意冒险。这些事情,黄宗羲是听钱谦益说过一些的,他上次去福建时也见过洪旭,约莫有着这么个印象。此间黄宗羲提及洪旭,紧接着又提到了另一桩事情,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陆周明说,张苍水提到过张洪德那厮反正,是以献宁波府城为礼物的。但是,那位洪伯爷只把张洪德以及部众带到了舟山而已,却并没有去动宁波府城。”

    这,无疑是印证了陈凯的说法。按照陈凯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