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U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4章 全球第六的选择(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优”口号的前半句,因为对于蜜蜂来说很多时候是“我有人强”……

    一款产品的竞争力,有时候并不只是取决于单纯的技术指标,而是一系列因素的集合体。就像是无论什么牌子和型号的集装箱,它们的宽度都是96英寸,这是因为国际标准火车轨距只有1435毫米(56。5英寸),集装箱要是再造的宽一点儿,放在火车上就有可能在拐弯时因为重心偏移而发生侧滑、倾倒事故,而且也有可能因为过宽而蹭到旁边的火车或者隧道壁。至于这个轨距尺寸的出处,却是来自于早期的马拉有轨火车,也就是《让子弹飞》里面光头葛大爷陪着县长吃着火锅唱着歌的那种火车。

    至于现代铁轨宽度和二十几个世纪前拉动古罗马战车的两匹驮马屁股宽度之间的关系,只能说是这是畜牧业和马匹育种技术的失败,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人类居然没有培育出屁股更大负重能力更强的超级驮马,以至于继续“代表人类飞出地球希望之高科技产品的大推力火箭,其宽度尺寸居然还要被马屁股决定”这样让人倍感蛋疼的事情。

    当初先后决定英国标准轨和国际标准轨的英国国会(1846)和国际铁路协会(1937)之所以选定这个尺寸,并不是他们“鼠目寸光”,看不到更宽的铁轨能够带来更好的舒适度和运输便利度,实在是这里面有着另外一个更为浅显的经济学原理,那就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

    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产品对总成本带来的增量,而边际效益则是指每一单位新增销售带来的总收益的增量。这两者都会随着生产、销售数量的增加而快速降低,当二者相等时边际利润为零达到利润最大化。

    对于19世纪的英国国会来说,把大英帝国的火车轨距统一成罗拔史提芬逊铁路及其大量山寨版的56。5英寸,是改造成本最小的方案,而对于20世纪的国际铁路协会来说也是同样如此,尽管当时世界上有几十种铁路轨距,但是因为日不落帝国在其本土和殖民地大量修建了这种轨距的铁路,所以选择用的最多的轨距,而不是最科学合理的轨距,“扶强除优”,同样也是为了实现边际成本最小的目的。

    虽然理论上轨距可以窄到变成零(单轨铁路),但是那样对地形要求很高,运输量也下降的很厉害,只适合城市内部短途客运用途,所以从扩大运量和灵活性角度讲,自然是越宽越好,然而铁路的扩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幢涉及到几十万公里路基的扩宽、几亿根枕木的更换,以及大量隧道、桥梁还有车站的重新改建的庞大工程,而且糟糕的是,随着现代铁路的不断发展,这些数字还在快速增加着,也就是说“铁路扩宽”任务的目标数量还在一天天增加着,这也难怪尽管不断有有识之士奔走呼号“宽轨好、宽轨妙、宽轨火车呱呱叫!”也不能对各国的轨距有多少改变。

    甚至直到现在,就连标准轨也还没有“一统全球”,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使用者其他轨距,比如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还在使用着前苏联建设的1520mm宽轨,导致亚欧大陆桥并不能火车直达,在中俄和俄欧之间都有大规模的火车换轨场,客运火车排队更换转向架(火车的“底盘”),货车则直接吊运下来换到另外的车皮上面。

    当然还有更奇葩的,两年前朝鲜二代目金太阳出访俄罗斯时,人家自备鞋子,直接带着备用的宽轨转向架上了路,到了俄国铁路上得换上备用的“大鞋”,回家时再换回来。

    好在随着中俄、中欧、俄欧贸易的增加,前苏联国家们已经开始考虑缩减轨距,统一到标准轨上面了。虽然后者明显更落后,可谁叫由宽改窄更便宜呢?

    基本上可以说,除非世界发生剧变,红警苏联结局变成现实,地球被一个大一统帝国完全控制,才能够在付出巨大代价的情况下,对全球铁路系统动大手术。当然,由穿越者在异位面重新起一个好头,直接宽轨开始无疑是更加省时省力不折腾的办法,但前提是能够穿越过去,否则就只能像是“环球旅游购物计划已经做好了,就差彩票中奖了”一样,沦为笑料段子。

    手机也是有自己的轨距和枕木的,形象的来说,系统就是轨距,不同系统的手机只能进行有限的内容交互,导致用户被或强或弱的分割开来,而一只只还在使用的手机就是承载对应系统的枕木,不过手机与火车不同的地方在于,手机算是易耗品,一般一年左右就更新换掉了。因此手机厂商和软件商通常不会考虑为旧机型提供rom和软件适配,成本太大收益太小,划不来帐。

    这也是为什么几年前还是智能手机世界第一的塞班帝国会在一两年时间里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