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U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5章 声音的文章(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意思的东西,不如说开发出了“未成年人驱赶噪音”,内含大量高频声音可以对青少年造成“噪音攻击”,使其感到烦躁自觉远离少儿不宜的地方,而听不见超高频的成年人则不受影响。同样也有国外学生使用这个原理制作成了“青少年专属铃声”,可以有效避免上课时手机发出的声音引来老师愤怒的目光如果老师先生女士够老的话。

    马竞在智珠手链上同样应用了类似的原理,他发掘出了手机声音系统上被“闲置”的高频区域,把它们用于信息通讯。

    对于人的声带来说,它发出声音的频率范围当然是得在人耳的接收范围的,不然就没有意义了。通常人耳对1001到4001赫兹的声音最为敏感,即使很低的音量也能够分辨出来,而低音和高音的辨识能力就要差很多了,而日常对话的频率恰恰是是在501到3001赫兹之间,语言的听和说匹配地相当好。

    而对电子产品来说,它们的工作频带自然也要根据用途的不同而做不同的设计,电话、广播、电视机、普通录音机等产品自然要尽量覆盖这个区间。像是模拟通信领域就规定工作频率在300到3400赫兹之间,确保可以清晰地采集、重现人们说话的声音。虽然现在的手机都已经是2g3g乃至4g的数字电话了,但是所使用的语音编码技术amr的工作频带依然和以前没有区别,运营商表示要到下一代volte技术应用后才会拓展工作频带,带给用户更好更自然的通话体验,那时候语音通话信号完全通过4g网络进行传输,和大家在线听歌差不多(当然连接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自然可以提高通话码率和音质。

    因为mp3铃声以及手机视频的兴起,手机音频系统的工作范围早已经突破了这个区间。mp3的采样率一般是44100赫兹达到cd音质,理论上可以采集到最高22000赫兹的声音,已经进入了超声波区域。

    对于一个成年人的耳膜来说,它事实上很可能分辨不出15000赫兹以上的高音,更别提22000的超声波了,但是他的身体却可以。

    无论是什么频率的声波,它首先是振动产生的机械波,蕴含着能量,空气中的声音不但作用在耳鼓膜上面,还作用在人体的肌肉和骨骼上。因为人耳对低频声音不敏感,听起来一样大的声音,低音的能量实际更大,这就是为什么摇滚乐、舞曲可以给人力量感能量感,让你心跳也跟着节奏鼓点一起嗵嗵跳的原因,的确是有很大强度的声能正作用在你身上呢!

    要是能量再大些,就变成传说中杀人于无形的隐形杀手声波武器了。

    同样的,尽管人耳对超高音声波不敏感,但是这部分声音依然可以通过空气振动作用到人体身上,进而穿过颅骨给里面的大脑造成特殊刺激,使人感受到这部分声波的存在。虽然它们的强度很小,很多人感受不到其存在,但却是音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声音颜色、韵味和情感,也就是所谓“火电的力度大、声音偏暖,水电的声音解析力高、声音偏冷。三相电适合播放交响乐,平衡!核电适合播放《变形金刚》原声碟,有气势!只可惜现在电厂都联网了,水电火电核电风电还有光伏都混在一起,这日子没法过了……”的来历。

    当然这段话其实是音响发烧友们用以自嘲以及互相调侃而编的段子罢了,实际上电源对音响系统的影响虽然有但绝对要排在很后很后的位置,远没有喇叭结构材质、功放电路和解码芯片等硬件因素,以及音源采样率编码率等软件因素对声音效果的影响大。

    有意思的玩音响的发烧友瞧不起玩耳机的,因为耳机缺失了“用身体感受音乐”,而传统黑胶唱片的乐迷却也同样瞧不起他们这些玩hifi的,认为再怎么“高保真”、再怎么“无损”,连续的模拟信号的音乐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时天然就要损失一部分音质细节,所以还是黑胶老唱片最有味道和韵味。

    尽管手机当中早就有了音乐手机、hifi手机的分类,使用专门的音频解码芯片以及高端耳机提供更好的音乐播放效果,但是蜜蜂却一直没有推出类似产品,音频系统一直只是市场主流水准。虽然他们很早就开发出了专门用于音频处理的asp音频信号处理器,后来还集成到了蜂心soc里面,成为蜜蜂手机的标配,但后者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数字音频信号的修饰美化以及噪音抑制,具体来说就是用来优化、美化语音效果,和追求高还原高保真的hifi走的是两条路子。

    所以蜜蜂手机在耳机党和普通用户那里得到的口碑评价完全是天差地别,前者嘲讽的表示这手机配不上他的好耳机和海量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