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级U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5章 凉风(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都听见了她的吐槽,大家纷纷笑了起来。

    蜜蜂现在同时维护着三个操作系统:面向功能机的b1、真正属于智能机的b4,以及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大象系统。

    大象系统本质上还是安卓可以不做讨论,但b4系统其实还有着三个不同的分支,用在游戏机上偏向性能的pt版、用在蜜蜂手机上的蜂心版、专供循环租机使用的arm版,这样算下来等于说是同时管理着4个系统,需要不停为它们修补漏洞改善性能,并增加新功能,工作量和开发成本很高。

    而且蜜蜂还推出了可以说的上是海量的第一方软件与游戏,也需要为这4个系统都推出相应的版本,ios和安卓用的人那么多也要有相应版本,微软wp和黑莓bbx那么可怜,要不要也照顾一下,雪中送点儿炭?

    也就是有着自家专属bc编程平台,省掉了大量机械堆代码的码农工作,同时还能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软件漏洞,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蜜蜂才能hold住这样复杂的工作。

    而且马竞他们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正是因为软硬件行业有了足够的发展,技术扩散已经很充分了,才有了他们的各种“集大成之作”。否则,放在8086甚至eniac时代,马竞妥妥是要杯具的,就算你有金手指找不到任你施为的地方也是白搭啊!

    其实都不用放到上个世纪,把他丢到2000年那会儿同样要杯具,虽然那时候3g和wifi都有了,智能手机也有了……

    早在上个世纪国际电信巨头们就开始研究第三代数字通讯技术了,当时欧洲的3g运营商跑马圈地买了一堆无线频段,梦想着打造一个大大的数字盛世。

    结果,他们都被诺基亚和微软给坑了,或者说是被摩尔定律给坑了。

    以诺基亚手机为代表的当时的移动设备,并不具有足够的性能来充分利用无线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所以那时候充当移动互联网内容消费设备的,其实是各种笔记本电脑和超轻型笔记本,而后者很贵非常贵。

    前者没性能后者价太高,再加上3g在开通初期必然要卖高价,质次价高自然应者寥寥,所以当初第一批3g运营商很多都倒闭了。

    有意思的是,作为“3g流量”重要竞争对手对手的“免费wifi”,那时候同样也不成气候。

    澳大利亚人在itu无线局域网标准基础上发明的wifi技术,推出前几年其实发展并不迅速,直到2003年intel整合wifi无线网卡和移动版处理器和主板芯片组推出所谓的“迅驰技术”,才算是给了前者一个基本盘。因为迅驰笔记本的普及,带动了wifi热点的普及,这又为后面手机wifi的出现提供了基础。

    等到几年后乔布斯的iphone横空出世,wifi才会迅速变成了手机标配,并且培养出了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习惯,等到习惯成自然离不开网络了,刚好3g资费也下降了,接下来自然是一边念着“不刷了不刷了,再刷流量爆了房子就归移动了”,一边手机上网停不下来。

    老乔开发iphone花了上亿美元,相信诺基亚2003年开发其第一款3g手机6650时花的钱应该也少不到那里去。而且实际上一代iphone只有wifi和2g,不支持3g网络。

    “马董,我记得你好像说过好几次直接放弃塞班是个大错误,我们也的确是参考移植了许多塞班软件到b1系统上面,当初有没有考虑过收购塞班公司或者诺基亚?”

    “我又不是诺粉,”马竞笑着说道:“其实我最想收购的诺基亚资产是他的口号。”

    “哈哈!”众人大笑,自家老板对诺基亚的广告口号非常羡慕嫉妒恨,在公司里面并不是秘密,甚至蜜蜂的口号:科技美化生活(makinglifebetter),都是仿照着诺记的“科技以人为本”,但始终觉得没有老诺原版显得简洁大气。

    其实最有逼格的还要数英文原版的“conec挺people(连接人)”,这个口号可以说是永不过时的,因为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以人为本、满足用户需求,简直可以说是“直指大道”。

    不过可惜的是,这世上的事情从来是知易行难,不然诺基亚手机帝国也就不会在几年时间里面,迅速从2750亿美元市值跌落凡尘,最终被微软不到70亿就吃下大部分了。

    这样的段子最近一年在网络上非常流行,只是里面虽然引用了一些公开报道的数字,但却不是数字的全部,而部分的事实不是事实。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