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着炸膛,事先制定了近于严苛的安全条令,炮兵们无一死伤。
尽管李中易早有准备,一片狼藉的现场,依然触目惊心,令人不忍直视。
过了一会儿,李永堂奉命赶到李中易的身前,垂胸行礼过后,李永堂张嘴就说:“看来,药又装多了。”
李中易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蹙紧眉头,凝视细细的思索:浇铸不当的那三百门次品火炮,倒有一大半被用来实验定装火*药的比例,只是,实验的结果令人倍感失望。
残次的炮管,就像是豆腐渣工程一样,根本经受不起颗粒火药的摧残,只要点火必定是炸膛的悲剧。
可问题是,装药太少,铁丸仅能飞出去十丈远,比神臂弩的有效射程差远了,根本达不到轰击敌人的效果。
起初,捆扎火*药包的用料,用的是油纸。可是,经过反复的实验,在点燃引信的时候,油纸药包有着明显的弊端:炸膛的炮管内火*药及纸屑残留过多。
膛内残留的药越多,炸膛的风险也就越高,李中易不可能不懂这个基本道理。
基于废物利用的逻辑,李中易实验了各种包药物,最终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提醒了他要用丝绸。
那天晚上,婢女捧着蜡烛上来掌灯的时候,让猛然转身的李中易给撞了一下,蜡烛随即将婢女的绸裙上烧出了一个大洞,大洞的边缘并无半丝焦黑的迹象,只是翻卷的厉害。
还真是巧了,一直怀着心事的李中易,当即联想到了包药物的上头。经过事后的实验,丝绸包的药包,果然燃烧爆炸的残留物最少。
杨无双极度的震惊之后,喃喃自语道:“竟是如此的威力巨大,若是用来轰击城门,也不知道经得起几下?”
失败是成功之母,李中易深信这句话,如果火炮这么容易就搞成功了,那也不会被称作是:陆军之神。
在全球近现代史上,将前膛火炮用得出神入化的第一人,其实是拿破仑。敢于并善于集中使用火炮,尤其是大口径火炮,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