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21章 惊涛骇浪(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为满意,点了点头,含笑从贴身近侍的手上接过一支鹅毛笔,沾着墨汁在报告书上签了个“可”字。

    李延清接过已经批准的报告,却没马上走开,一直眼巴巴的望着李中易。

    李中易略微一想,随即明白过来,顺手拿起挂在玉犀腰带上的紫金小印,在报告上盖了章,李延清这才收了报告,退回到人群之中。

    奴隶们的劳动积极性之所以不高,主要是一日为奴,终身难脱奴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活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希望,就剩下苟延残喘,行尸走肉。

    李中易非常清楚,只要给了希望,哪怕释奴的比例其实微不足道,只要奴隶们有了盼头,就不至于偷懒磨洋工,甚至铤尔走险。

    千斤市骨的诱惑,明晃晃的写在了《释奴条令》之中,就等着那些想摆脱悲惨命运的奴隶上勾。

    李中易不屑于骗人,《释奴条令》里明文列出,每年的释奴比例最多不超过奴隶总数的千分之一。

    先立功者,先被释放,按照立功的时间顺序,依此排队等候,释放奴隶的名额满了即截止。当然了,类似李二旦这样的立大功者,享有可以插队的优先权。

    剩下的立功奴隶,除非是立下了奇功,可由李中易亲自签发释奴书,其余的人也只能等来年再重新计算释放的比例名额。

    有竞争,才有进步!

    幸福感,其实都是对比出来!

    试想,一起当奴隶的高丽同胞,还在辛苦的搬砖挖土的时候,李二旦这种立功者,却可以喝着肉汤,躺在帐篷里数赏钱,彼此之间的待遇,何其远哉?

    想当年,倭军侵华的时候,充当二鬼子的高丽士兵,不仅对真正的鬼子俯首贴耳,而且比真鬼子们还要坏十倍都不止。

    以李中易的奸商个性,他既然知道了高丽棒子们深入骨髓的奴性,如果不加以充分的利用,那简直就是不可想象之事。

    于是,代表李家军极大善意的《释奴条令》,由李中易亲自执笔,参议们集体讨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