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活一家人。”左子光本就是随性洒脱的性子,不喜欢太多的束缚,李中易兴致勃勃的陪着他说笑,恰好对极了他的脾胃。
“这人呐,总是要吃饭,要钱花的。”李中易摇头晃脑的说,“打土豪,分田地,就从刘万贯这里开始了。”
李中易说的轻描淡写,左子光却闻到了久违的血腥之气,李中易要夺人田产、房子和银钱,人家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拱手相让呢?
“老师,您手里的那些清单里,啥都有。”左子光办事,李中易向来放心,他抖了抖手里的纸片,笑眯眯的说:“既然是啥都有了,咱们何必着急呢?你还记得我的那句话么?”
左子光毫不犹豫的脱口而出:“您常常教诲学生,一定不作李自成。”
“嗯哼,李延清在军法司那边干得还算不错,你就别回去了。”李中易完全没把左子光当外人,和他打起了商量,“我打算设立一个新衙门,名唤都察院,职责是监察天下百官及万吏。我思来想去,你小子是掌管都察院的最佳人选。”
李中易原本想给专职监察的队伍,起名为锦衣卫,或是东厂,但那也太恶俗了一些,他最终还是属意于都察院。
毕竟,历史的看,从朱重八还是吴王之时设立的拱卫司,到统辖仪鸾司的亲军都尉府,再到锦衣卫,乃至于后来设立的东厂、西厂和内行厂,大明朝的特务机构越加越多,侦察监督的效率却越来越低。
自古以来,皇权、相权、臣权和庶民之权,一直都玩的是零和游戏。皇权扩张了,相权和臣权就必定会缩小,反之亦然。
等庶民被剥削到没饭吃的时候,治乱循环的客观规律随即开始起作用,饿肚子的揭竿而起,豪强野心家顺势响应,天下立时大乱!
大明朝的特务机构,在维护皇权的同时,却让天下又多了一大批,专门盘剥草民的特权食利阶层。
有鉴于此,李中易设立的都察院,是和现有御史台并立的独立监察衙门,且只具有侦察权,而无直接逮捕的权力。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