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32章 入城阅兵(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过一番讨价还价,内阁的相公们最终从李中易的兜里,借到了三百万贯。

    借据由内阁的四相集体签押,利息定为每年一分,借款期限为三年。

    不当家,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麻烦事?

    内阁既然哭穷,入城式大阅兵的钱,也就只能由李中易的内藏库,往外面掏钱了。

    内阁搞到钱之后,四位相公的心里都很舒坦,嘿嘿,皇帝的钱不借白不借,借了也白借!

    李中易虽然掏了钱,心里却是满意的。毕竟,内阁对军方,既无人事上的任免权,又没有钱财上的制约手段,等于是文臣完全无法干预军方的事务。

    军方只对李中易负责,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枪杆子听谁招呼的天大之事!

    谈完了阅兵式的大事,孔昆这个迎驾使,就开始汇报正式登基的各项事宜。

    一般来说,新君登基,都应普免天下钱粮,以及大赦天下。

    不过,李中易却不想普免天下的钱粮,那意味着,朝廷财政收入的严重减少,各地乡绅们的收入增加。

    朝廷普免钱粮之后,最终得利的人群,很可能不是广大社会底层的农民。

    逻辑其实异常清楚,在限田令和广税令之下,各地的大户人家,要多缴不少的税钱。

    免除了各地大户人家的田赋,并不意味着,大户人家会减少佃户的田租。

    不管内阁的相公们怎么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李中易死活不肯同意普免天下的钱粮。

    最终,大家闹得不欢而散,连带着大赦天下的人群,也被耽搁了下来。

    按照内阁的意思,大赦天下,就是轻罪犯全都赦免回乡。

    李中易的想法却是,可以赦免轻罪犯人,但是,不是直接赦免回乡,而是需要出一年的公益劳动。

    毕竟,李中易上台之后,已经严令各地,不得轻易动用徭役。

    李中易起家于社会的中低层,又经常下基层,非常了解底层农民的苦处,绝不是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