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妙,赶紧把她知道的事情,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
李中易摸着下巴,心头笼罩上浓浓的不祥之感,柴玉娘出门前后,除了食欲不振之外,并无别的异样,如今她却突然喊疼,恐怕真有急病?
就在这时,老御医慌慌张张的爬下马车,气喘如牛的跑到李中易的身前,结结巴巴的小声说:“禀报府君,公主殿下她,她,她,貌似患上了疟疾。老朽敢以项上人头担保,绝对不是伤寒。”
疟疾?李中易眯起两眼,柴荣派来的老御医,医术肯定不会太差,误诊的机率很小。
所谓的疟疾,俗称打摆子,主要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在《症因脉治。疟疾总论》问世之前,得了疟疾的人,除了极少数的特例之外,99。99的患者最终都在痛苦之中,永远的离开了人世。
但是,就算是《症因脉治。疟疾总论》,也只是全面阐述了疟疾的成因以及症状辨别罢了,却没有找到完全对症的特效药,所以,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依然高达9成以上。
比较著名的例子,满清的所谓圣祖康熙,在得了疟疾之后,太医们开的无数方剂,统统无效。
这一段医史相当出名,李中易记得异常清楚。康熙下诏找来的各地名医们,也都在疟疾面前,一一败北,情况异常危急,康熙昏过去好几次。
如果不是路易十四派到中国的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带了产自东南亚的金鸡纳霜,恰好对了症,康熙这家伙差一点提前二十八年,去阴间拜见他的列祖列宗。
长征前,广昌保卫战失败之后,失去权柄的毛太祖,一时不慎,感染上了疟疾,一直挣扎在生死线上。
如果不是闽西特委的交通员,冒着生命的危险,从敌占区搞来了“奎宁”,再加上当地名医吴修山的精心调治,中国的红色革命历史,恐怕就要重新改写。
疟疾虽然凶险,却是逐步升级的过程,不会突然死亡。
柴荣知道李中易精通医术之道,李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