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3章 参知政事(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陛下,臣乃武人,不敢妄言朝中大政。”

    在李中易看来,赵匡胤别看年纪不大,城府却极深,他的话却合柴荣的心意:武将莫干政,干政遭雷劈。

    “不过,臣有一点点浅见,玉不琢不成器。”赵元朗虽然没有明言,实际上,表达出的却是反对骤然提拔李中易之意。

    “朕尝读史籍,甘罗十二岁拜相,好象也是一段佳话啊。”柴荣微微点了点头,扔下这句话后,就一直盯在赵匡胤的身上。

    近在咫尺的李琼,看得异常真切,柴荣的目光瞅着赵元朗身上的时间,长到族以深吸好几口气地步。

    李琼暗暗摇头,好一个赵元朗啊,他简直把柴荣的心思,都给摸透了。

    身为政坛高手的李琼,心里异常明白,假如,赵匡胤也支持提拔李中易,那么柴荣肯定会有猜忌之心。

    包括宰相在内的文臣和武将,居然都支持李中易,嘿嘿,这个声望未免也他大了一点吧,莫非是王莽在世?

    皇帝亲口做了暗示,深通帝心的范质,开口说了话,一锤定音:“陛下,尚书右仆射,如今一直空缺,以臣之见……”

    “文素相公,宰相之职重逾千钧,国朝之名器,岂可轻易授人?”柴荣史无前例的打断了范质的发言,抢在这位范相公之前,淡淡的说,“参政可也!”

    “啊……”柴荣此话刚一出口,大殿内就有人情不自禁的惊叫出声,浑然忘记了殿中侍御史,正虎视眈眈的监视着众人的一举一动。

    参政,其实就是参知政事的简称。唐朝中期之后,参知政事虽然入了副相班列。却不是名正言顺的实权相公。

    参知政事,虽然不掌印,不坐堂(政事堂),却拥有军国大事的参与权和建议权。

    通俗点说,政事堂的相公们开会议事的时候。除非李中易生病请假,否则,必须派人请李中易到场商议。

    也就是说,李中易到场后,说啥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到场(政事堂)。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