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也知道一件事:损失很可能大到,他要下台的地步!
“鸣金收兵!”部下们踯躅不前的窘态,最终促使萧思远下达了撤退回营的军令。
“契丹人败了!”
“敌人怕了!”
“我军胜了!”
随着属珊军掉头撤回的步伐,羽林右卫的军阵之中。在军官的带领之下,大家一齐振臂高呼。
杨烈默默的将单筒望远镜,收进兜囊之中,此战过后,羽林右卫下一次再面对契丹人的时候。心理上面肯定不可能再有恐惧二字。
在正面对抗契丹精锐的前提,不再害怕契丹人,这才是李中易谋划这么一战的主要原因之一。
战胜之后,杨烈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装作夕阳迷眼的样子,偷偷抹了把额头上的细小汗珠。
契丹人虽然撤了。可是,萧思远依然留了一手。杨烈发觉,契丹人的大营之外,始终有一支大约三千人的骑兵军阵。虎视眈眈的盯在他这边。
嘿嘿,契丹人恐怕是想趁大军回营的时候,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吧?
以五千久战之军,进攻数量数倍的契丹精锐属珊军,杨烈即使再疯狂,也不可能这么蠢。
于是,在契丹人收兵之后,杨烈淡淡的下令,“成战斗队形,列阵回营。”
面对背过身去的南蛮子军队,萧思远很难按捺得住,让人掩杀过去的冲动。
可是,南蛮子们竟然保持着七人一排的队形,随着军鼓的节奏,齐步后退。
没道理呀?萧思远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搞法,他本是谨慎小心之人,对于看不透的事务,向来有着稳三分的心态。
在萧思远的印象之中,正面进攻南蛮子的严整军阵,只要军阵不散,其实很难含到太大的便宜。
但是,只要偷袭了行军或是撤退过程中的南蛮子们,嘿嘿,那就简直就和屠杀小孩子一般,不费吹灰之力。
换句话说,在萧思远的固有印象之中,追杀撤退中的南蛮子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