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信呢?
李中易见王中英停顿了一下,便知,这个实话。原因其实很简单。李中易从开封城北行之前,符昭信曾经派人到他的宰相府,递过亲笔的书信。
符昭信在符家的地位,其实一直很尴尬,他不是嫡长子,没办法继承家业,才被迫远走京城,投靠在亲姐姐的羽翼之下。
符彦卿的魏王爵位,虽然不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不过。柴荣刚登基不久的显德元年,为了笼络住符家这个北地大军阀兼外戚,曾颁下明诏。允许符家子孙每一代,降一等袭爵。
也就是说,一旦符彦卿去了西天,符昭信的大哥,魏王府的世子爷符昭远,可以袭改封后的郡王爵。
符昭远可以靠着祖宗的余荫过日子,符昭信就没有这么便宜了,他至今为止,所得的一个伯爵爵位。还是跟着李中易一起去高丽国混足了军功,才捞到手的。
李中易心里很明白。以符昭信当时混到手的军功,封个侯爵绝对不是问题。
问题是。大周的侯爵和伯爵不同,侯爵已经有资格另立门户了,显然,符昭信的没有封侯,与符家人的暗中打压,大有关系。
李中易之所以对王中英很客气,其实,主要是看在符昭信的面子上。原因也很简单,符昭信当初接手那三千党项骑兵教习之后,采取的一直是放水养鱼的对策,军中事务任由李中易提拔的颇超勇等人主持。
没错,李中易一直把军权看得比天还重。千万别小看了这三千党项骑兵,关键时刻,也许可以起到扭转乾坤的巨大作用。
李中易并没有打算为难王中英,见他有些尴尬,索性主动岔开话题,笑问:“老弟你可有表字?”
王中英见李中易没有深究,不禁暗暗松了口气,朗声答道:“回兄长的话,小弟表字致远。”
李中易微微点头,心说,还真是有些巧合了,竟是致远,他当即联想到了民族英雄,壮烈殉国的邓世昌。
“致远老弟兼程远至相州,一路鞍马劳顿,着实辛苦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