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战术,在瓢泼的大雨之中,失去了屡屡创造出辉煌战绩的显著效果。
弓无法上弦,就等于是老虎没了獠牙一般,使契丹人在面对折家步军的时候,只能采取纵马冲锋,硬撼折家步军方阵的死办法。
像猎人一般,静静的埋伏在一侧的杨烈,站在他的角度,整个交战的情况,大致可见。
也许是情况紧急,杨烈没有发现折家军的阵前摆开粗大的拒马,不过,仔细的观察过后,杨烈不禁笑了起来:敢情,折家的军阵之前,布满了参差不齐的木头桩子。
这些木头桩子,显然是临时钉进地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折家军的方阵之前。
木头桩子的前后,遍布着契丹人、折家军以及战马死尸,居然形成了一道宽约三十丈的天然屏障,严重阻碍了契丹人突进的线路。
为了不打草惊蛇,杨烈并没有贸然派出哨探,把他的方位禀报给李中易。以杨烈对李中易的了解,合围滞留在中原腹地西北部的,这一股契丹人,显然是李家军当前最大的战役意图,根本不需要多做沟通,李中易便会轻易的猜出他的想法。
所以,在折家军还可以抗得住的时候,杨烈并没有直接加入战团,反而远远的绕到了契丹人的东面。
洺州地界上,北部和东部皆是平原,非常适合战马突击。南部和西部,则是蜿蜒欺负的太行山余脉。
现在,折家军在背阻截,杨烈占据了东部的出口,李中易在南边,也就形成了围三缺一的战役态势。
洺州附近的地形,李中易早就烂熟于心,即使没有事先的沟通,他也料定,还没有参加战斗的杨烈,一定是猫在契丹人的东侧。
“传令刘贺扬,命他立即改道向西,不惜一切代价,迅速占领黑虎沟的山口,堵住契丹人逃窜的通路。”
如果不是大雨天,严重影响了契丹人的战斗力,李中易也不会兵分三路,想一口吞下契丹人。
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折从阮,他心里非常有数,这么大的雨,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