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3章 艺术的抢(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打屁聊天吹牛的聚餐会罢了。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军人也是人,也需要张驰有道的调节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的个人情绪,这弓弦绷得太紧,迟早有断掉的一天。

    和这个时代的所有旧军队都不同,李家军的作战模式,实际上是以计划为主,随机应变为辅。

    按照李中易的说法,战争虽然千变万化,可是,依然有其内在的规律。

    在行军路上遇敌的可能性,也不过是如下几种情况罢了,例如:水淹、骑兵突袭、四面埋伏,火攻。

    其中,水淹又可以分为:决堤,蓄积山泉,区区几个花样而已。

    在李中易的指导之下,宋云祥率领参议司的同仁们,详细的列明了必要的注意事项,经过广泛讨论之后,纳入战术手册之中,每个军官人手一册。

    老话说得好,功夫在诗外!

    部队在途中遇敌,只要军官们严格按照战术手册的要求,作好提前的侦察工作,完全可以避开可能的埋伏或是陷阱。

    至于,具体到两军正面对决的战役指挥,这个就没办法按照手册上的要求,教条性的机械执行了。

    所以,李中易亲手编写的《战役指挥原则》,开篇就强调了孙子兵法所言的,兵无常形,水无常势,临阵之时,务必冷静分析,随机应变的重要性。

    失街亭丢了性命的马谡,在李家军中尽人皆知,这匹傻马一直被李中易当作军事教条主义的负面典型,给批判得体无完肤。

    更重要的是,哪怕兵力再少,一军之将也必须留下一支始终保持旺盛战斗力的战役预备队。

    李中易的教导,对于几年还是土包子的将军们来说,等于是打开了一扇通向名将之路的大门。

    其实,李中易并不指望手下的将领们,个个都是全能的名将,只需要都在专业级水准之上,不会轻易犯幼稚性的错误,他也就满足了。

    讲武堂的设立,其战略意义,远远超过李中易目前所有的武功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